利益誘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與都市報、網站上呈現的擔憂「硬著陸」心情相比,人民日報堅持爲中國經濟打氣;對哈爾濱警方明顯不利的林父證言獲得多家媒體轉載。一位地方黨報主編感慨:網路爲傳統媒體爭取了報導機會 ── 沒有網路的熱議,許多事可能就被地方各種勢力捂住了。
2008年10月21日

公安部召開發佈會通報第二批其認定的"東突"恐怖分子名單,四大門戶給予長時間頭條位置。

中國前三季GDP增速降至10%以內的訊息被記者、專家從各種角度解讀,與都市報、網站上呈現的擔憂「硬著陸」心情相比,人民日報堅持打氣:與陷入低迷的世界經濟相比,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仍然引人矚目。

在中國中央級機關報中,中國青年報保持有觸及「敏感」話題的傳統,這家由共青團中央主管的日報今天發佈一項調查結果,標題中選取的項目是「杜絕瞞報,91.2%的人認爲中央及全國性媒體負有更大責任」。報導引用要求隱名的「某省黨報要聞版主編」言論,公開指稱「瞞報最大的原因還是有關約束,即受來自主管部門的干涉較多;二是利益誘惑,在面向市場辦報的現實情況下,很多正義感和責任感往往經不住一份廣告合同的衝擊」。文中,這位應列「喉舌」的主編稱讚網路爲傳統媒體爭取了報導的機會:沒有網路的熱議,許多事可能就被地方各種勢力捂住了。

您已閱讀16%(406字),剩餘84%(21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