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精英領導者今起閉門開會,這場在各類媒體上獲得足夠多注目禮的全會,以其「三中全會」的歷史血脈,被黨內黨外意見領袖們均寄以厚望。根據慣例,類似的黨內會議在會議結束後纔會以公報等形式對外發布訊息。雖然以人民日報爲代表的機關報系將高規格版面用在總書記在抗震救災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上,但市場化媒體對三中全會之新政預測呈現出更大熱情。南方週末在頭版說「三中全會:是該『出手'的時候了」,同屬南方報業旗下的南方都市報則用天天財富板塊封面許願:「我們現在常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希望將來常說,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在由一系列新華社、《瞭望》稿件組合產生的憧憬氛圍中,媒體幫助民衆預習三中全會可能創造的歷史功績:「研究推進中國農村改革發展問題」。
全球降息、火線救市自是今日各都市報、晚報、門戶焦點所在,專版專題,全面解析。人民日報沒那麼「激動」,其呈現方式是:刊發降息訊息和分析解讀,同時發表時評「辦好我們自己的事」。
雖然衛生部官員們努力解釋了規定乳品三聚氰胺限量的「不得已」處,但還是有市民報紙公開表達了不滿。新京報發表楊耕身文,呼籲防止三聚氰胺國標被人「鑽空子」 。鄭州晚報說「食品含1毫克三聚氰胺也不行」。在離衛生部更遠的廣州,南方都市報則以社論直接表達疑惑,稱既然前段抽查表明可以做到奶製品徹底不含三聚氰胺,爲何而今又憑著環境等含糊的原因預先製造理據?繼而提升質問意義:公告不僅讓三聚氰胺正當化,它釋放出干擾信號,或更令公衆對質檢守則的朝三暮四倍感焦慮...由其間所隱射的不僅僅是對個別事件的不滿,還關係到政府能否從具體危機中吸取普遍教訓,並始終真誠地履行國家義務。同城對手資訊時報和羊城晚報更在刊登訊息時,引用網民根據早前檢測報告而生的質疑:這麼說,除了三鹿奶粉,其他國產奶粉全都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