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拙作《在中世紀晚期的<三國演義>》,便已重提貫穿全部清史的武聖壓倒文聖的現象。那個武聖就是小說《三國演義》裏的關羽關雲長,而文聖則是孔丘孔仲尼和他的徒子徒孫顏曾思孟。
所以說重提,是因爲早在清乾隆末,著名的詩人和史學家趙翼,就對滿清極盛的關羽崇拜感到奇怪:「凡人之歿而爲神,大概初歿之數百年,則靈著顯赫,久則漸替。獨關壯繆在三國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考之史志,宋徽宗始封爲忠惠公,大觀二年(1108)加封武安王。」南宋、蒙元都封關羽爲王,立廟。至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進爵爲帝」,「四十二年又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繼又崇爲武廟,與孔廟並祀。本朝順治二年(1645),加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今且南極嶺表,北極塞垣,凡兒童婦女,無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何其寂寥於前,而顯爍於後,豈鬼神之衰旺亦有數耶?」
末語實爲明知故問。趙翼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內閣中書入值軍機處,後來進士及第,入翰林,凡參與機密十年,諳熟滿洲歷史與現狀,怎會不知滿清「神道設教」,武聖「關瑪法」(滿語關爺爺)地位扶搖直上的根由?那奧祕,如我在前已述,就是滿洲大君親率王公貴族舉行的薩滿教堂子祭天大典,所祀三大至上神,內如來佛、觀音菩薩均爲胡神,只有關帝是漢人所化天神,不就名列中土羣神第一嗎?
您已閱讀33%(560字),剩餘67%(11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