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初葉,曾任清華大學教授的俄國人類學家史祿國(S.M. Shirokogorov 1887 ?-1939),通過在中國東北的多年田野調查,指出清帝國的建立者屬於「新滿洲」。他們與仍然爲生活在北滿山林中的「老滿洲」,體現於文化形態方面的不同,就是老滿洲只信祖宗古傳的薩滿教,「根本不拜佛不崇儒」,而努爾哈赤以後的新滿洲呢?「在信仰薩滿教的同時既拜佛又崇儒」。(說見拙著《走出中世紀二集》,頁1—5,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據史祿國在清華的唯一及門弟子費孝通說,他的這位老師的學問,勝過他的英國老師馬林諾夫斯基(Malinnowslci 1884—1942),儘管馬氏在西方人類學界號稱翹楚。我沒有資格對史、馬二氏的文化人類學成就說長道短,卻對史氏描述的新滿洲的信仰特色有同感,以爲其描述合乎滿清「神道設教」的歷史實相。
清順治元年(1644),滿洲入主北京,立即建立「堂子」,就是薩滿跳神的祭壇。薩滿是通古斯語「巫」的音譯。滿洲凡軍國大事,均由皇帝率領滿洲王大臣向堂子女巫祈求神諭。儘管清中葉某些滿洲貴族,如《嘯亭雜錄》作者禮親王昭槤等,力辯滿洲堂子跳神,合乎漢宋儒家「古禮」,但時至清亡前夕,被排斥在堂子例祭之外的漢族士紳,對堂子巫術仍不明瞭。這由一九O三年章太炎《駁康有爲論革命書》,仍然指斥「堂子妖神,非郊丘之教」云云可知。
您已閱讀27%(567字),剩餘73%(15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