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文章檔案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總理的心思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一國總理不好當,大國總理更不好當,中國總理尤難當。有些事情說了未必做,有些事情做了未必說,更多事情要等到臨發生,爲總理預設一個理論或主張,本就困難到極點。
2014年5月21日
2014中國兩會
關注
北京沒有「紙牌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中國的「兩會」,就創辦的初衷而言,正是「人們起來監督政府,人人起來負責」,只是我們的監督和負責模式不是「紙牌屋」式的。
2014年3月14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對凋零者的紀念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改革開放時爲經濟炸開缺口的人們已老去。也許可以在某個角落爲馬勝利、吳仁寶們塑一個像,不需太高太大,只以真人的規格,凝固一段歷史。
2014年2月12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王石和他那代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與晚清商人相比,王石們不再以企業家身份爲恥,積極探尋「企業家精神」;與民國商人相比,王石們不再視自我爲政府的依附及寄生物,積極參與社會重建。這一景象,可謂最近十年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公共事件之一。
2014年1月21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不划算」的褚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1998到2004年中國企業界國退民進的產權清晰化運動,就像車輛過「安檢」,都有「違規動作」,但「安檢」部門從未公佈「非違規法則」。
2014年1月14日
中國歷史
關注
中國自由化改革的邊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對國家統一的終極性訴求使中國對集權的容忍度遠遠大於別國。大一統的政治制度顯然與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原理存在著內在的衝突性,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統一文化」是一切自由化改革的邊界。
2013年3月12日
國有企業
關注
中國國企應如何存在?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兩會」讓國企改革話題再成焦點。不少人認爲,要成爲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體,中國就必須讓國有經濟退出歷史舞臺。但「存廢論」只是將改革簡單化。
2013年3月5日
李純途
關注
李途純:被剝奪與被釋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李途純的釋放僅僅是一個僥倖——他的「無罪」恰恰是建立在對手「有罪」的前提之下,對雙方而言,這都是一場「法罪錯位」的殘酷遊戲。
2012年2月15日
吳英案
關注
是誰要吳英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對吳英的死刑判決是制度性行爲,無論是投機倒把罪、貪汙行賄罪,還是集資詐騙罪,其核心主題在於探索如何全面遏制現行體制外的民間金融業。(編者注:本文是吳曉波在完成《浩蕩兩千年》一書後恢復本專欄寫作的第一篇文章)
2012年2月6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傳媒投資熱的隱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傳媒業天生有社會公器的屬性,它與資本的逐利屬性將構成矛盾。在未來,有哪一種力量和制度可以對之進行均衡?
2011年10月31日
高利貸
關注
要不要救溺水民企?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今天若到浙江溫州、廣東東莞和佛山去調研,你會看到十分驚恐的景象:激流之中,一羣又一羣的「溺水者」百般掙扎。溺水的是民營企業,受傷的是整個中國經濟。
2011年10月18日
喬布斯
關注
中國爲何難產喬布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要回答「中國什麼時候才能出現一個喬布斯」,其實只要回答另外一個問題就行了――「爲什麼在中國做民營企業總是那麼難?」
2011年10月10日
中國模式
關注
「中國模式」獨特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在是否存在「中國模式」這個命題上,人們形成了不同的陣營。如果以「中國模式」獨一無二爲由,拒絕更深層面的改革,將是危險的。
2011年7月27日
中國工人
關注
中國工人階級的憂傷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產業工人,技能高超,忠於職守,男人個性豪爽,女人溫潤體貼,他們沒有犯過任何錯誤,卻要承擔完全不可能承受的改革代價。
2011年7月21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中國需要金融市場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如果從工商經濟和金融業的關係上看,在一個缺乏金融自由市場的國家,民間資本的壯大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
2011年7月11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中國歷史上的政商博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在中國兩千餘年的歷史中,國家機器對商業的控制、干擾及盤剝,是阻礙工商文明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在高度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下,中國企業史歸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2011年7月6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中國國企的去留問題(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對於中國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應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我們曾經捅破過三層紙。而「第四層紙」至今仍立在我們面前,堅硬如鐵。
2011年3月21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中國國企的去留問題(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在一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爲變革目標的國家中,國有企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已經形成了強大盈利能力和產業控制能力的國有企業該如何變革?
2011年3月8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企業家的改革使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在中國「兩會」上,企業家代表問政將會成爲一道熱鬧的風景線。當代中國企業家階層應該有組織、不依附、結同盟,求獨立——以此改變自己,進而改變中國。(這是作者撰寫的「兩會」期間談改革系列文章之三。)
2011年3月4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實業之心」正在冷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當中國的實業家都一一的被「逼」成了投資家,當中國「實業之心」一一冷卻,那麼,可持續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又將從何說起?
2010年7月19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當政府成爲「經濟組織」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在當今中國的經濟環境中,國有企業是那種「看上去像企業的政府」,而地方政府則是那種「看上去像政府的企業」,民營企業夾居其間,進退失措。
2010年7月1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中國人的買房情結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在千年中國,土地其實不是由泥巴構成的,它是一種「類貨幣」,是資產階層逃避政府力量的一個避險性工具。
2010年6月21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發現「世界的時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即便身處在一個偉大的「世界的時間」裏,你仍然可能只是「無聲無息的空白」。世博盛會不是輝煌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國民自省時刻。
2010年6月2日
新36條
關注
「新36條」與三條生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新36條」再次鼓勵中國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我希望,今後中國所謂的「地下錢莊」能夠因此走到「地上」,「非法民間借貸組織」也能因此「合法」。
2010年5月16日
房地產
關注
縷析房地產「亂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要真正遏制中國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必須首先遏制地方政府從土地中拿錢的衝動,而要遏制這種衝動,必須調整當前的財稅制度。
2010年3月12日
中國公司觀察
關注
「國進民退」的分界線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正在召開的北京兩會上,「國進民退」成爲熱議話題。在我看來,「國進民退」有三個特徵:一是「資源壟斷」,二是「楚河漢界」,三是「玻璃門現象」。
2010年3月11日
吳敬璉傳
關注
吳敬璉傳:眼睛盯著真理的人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四(終篇):在80年間,吳敬璉的「救國」主題有過三次轉折:從最初的科學救國,到後來的革命救國,到最終的法制救國。
2010年2月9日
吳敬璉傳
關注
吳敬璉傳:中國的改革會好嗎?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三:在被問到30年改革中沒有做到的三項時,吳敬璉的答案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產權制度改革沒有到位和法治建設問題。」
2010年2月8日
吳敬璉傳
關注
吳敬璉傳:「一言毀市」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二:在就莊家操縱股價的問題接受採訪時,吳敬璉把股市比喻成「沒有規矩的賭場」,並把矛頭直接指向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定位。
2010年2月8日
吳敬璉傳
關注
吳敬璉傳:對泡沫破滅的預言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一:吳敬璉直言:「有人說,股市泡沫有利於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在『新經濟』的時代,網路股的泡沫不會破滅,我不能同意這種看法。」
2010年2月5日
吳敬璉傳
關注
吳敬璉傳:在風暴中逆勢飛揚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在危機四伏的東亞金融風暴中,中國幸運地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它不但沒有被擊倒,甚至逆流而上,竟成隆然崛起之勢。
2010年2月3日
吳敬璉傳
關注
吳敬璉傳:「放小」放出了大文章
《吳敬璉傳》連載之九:如何把整個國有經濟搞好:經濟學家馮蘭瑞、何偉、曉亮等提出,要點不在「抓大」,而在「放小」。吳敬璉很贊成這種觀點。
2010年2月3日
吳敬璉傳
關注
吳敬璉傳:觸破窗戶紙的人
《吳敬璉傳》連載之八:鄧小平「南方講話」前夕,吳敬璉發表的論文爲這場思想解放運動提供了經濟理論上的依據,「吳市場」之名迅速爲公衆所知曉。
2010年2月2日
吳敬璉傳
關注
吳敬璉傳:從孤膽戰士到「吳市場」
《吳敬璉傳》連載之七:「商品經濟」與「計劃經濟」之爭再次被擺上檯面。在這場決定中國經濟方向的大論戰中,性情溫和的吳敬璉扮演了一個孤膽戰士的角色。
2010年1月31日
吳敬璉傳
關注
吳敬璉傳:失敗的「闖關」
《吳敬璉傳》連載之六:1988年的「物價闖關」失敗,是中國經濟改革史上最讓人沮喪的一個事件,它的擱淺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現代化的路徑。
2010年1月28日
吳敬璉傳
關注
吳敬璉傳:最後的孫冶方
《吳敬璉傳》連載之四:從50年代中期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狀況感到不滿,開始尋求新的理論體系。在這方面,孫冶方的勇氣和成就最大的。
2010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