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經歷是這樣的:
年初,我去瑞士蘇黎世旅遊,那是全球公認的居住環境最好、也是物價最爲昂貴的城市。在蘇黎世的中心商業街上,我赫然被櫥窗裏的一隻壓力鍋給吸引住了。它呈醒目的深藍色,是德國雙立人品牌,而讓我停住的原因則是它的標價:290歐元。一隻壓力鍋竟可售賣到如此高價,讓我不由驚歎。誰料,與我同行的一位企業家朋友告訴我,這隻鍋在國內中心城市的售價是3200元人民幣,他的太太日前剛好看中一隻。爲了求證,我用手機把這隻鍋拍了下來。
湊巧的是,回到國內的幾天後,我在一次座談會上碰到了一家民營壓力鍋企業的董事長,這家企業位於東南沿海的一個小縣城,二十年前我曾經去那裏採訪過,當時還是一間很不起眼的街道小廠,替瀋陽的雙喜牌壓力鍋做貼牌生產。近十多年,這家企業自立品牌,擴張發展,赫然已成國內行業冠軍,其產量在全球也排第四。座談期間,我把手機中的照片給那位董事長看,提出的問題是,你的工廠能否生產出這樣的高價產品?他回答說,質量和功能應該可以接近,可是價格卻怎麼也定不到那麼高,最多不過千元。
您已閱讀32%(452字),剩餘68%(9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