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難題,今天困擾中國。上自政府,下到八零後,莫不爲之煩惱。箇中原因可謂千頭萬緒,今天只說一條,那就是工商資本的投機化。
我當年搞田野調查,到了徽南農村,看到無數高簷大宅,富麗輝煌,無比驚詫。在震驚之餘,我卻被一個問題給纏繞住了:這些大宅子的主人當年都是在淮揚一帶顯赫非常的鹽商、茶商,販鹽賣茶在明清兩代是最爲暴利的產業――因爲需要政府的牌照,相當於專賣的性質,那麼爲什麼這些鹽商茶商不把錢拿去擴大再生產,卻要把銀子運回偏僻的老家,蓋這些好看不中用的大宅子,買一大塊產出效率很低的紅壤地?
有人解釋說,這是中國人葉落歸根的傳統,是顯耀鄉里的宗族思想在作怪。我不以爲然,說來商人都是沒國界的,只要有錢賺,連國家都未必認,何況鄉里了。
您已閱讀18%(314字),剩餘82%(14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