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開放,萬開放,不如讓我辦銀行。」――這句話是日前參加一次經濟論壇上聽來的,發出這聲吶喊的是一位民營企業主,其言樸實,卻如雷在耳。
那是一次以「民營經濟與金融改革」爲主題的論壇,在會上,一家諮詢機構公佈了最新的調研報告――「目前,我國每年都有35%左右的中小企業倒閉,其中6成多是因爲企業融資困難……超過四成的中小企業貸款無門。而企業所獲得的貸款融資期限,有44.3%是六個月到一年的短期貸款。這些中小企業所獲得的貸款之中,在基準利率及以下的比例爲48.9%,其中上浮20%以上的有14.1%。」 這一系列數據再一次把中小企業所面臨的金融困境以最殘酷的方式呈現出來。
所有熟悉中國商業歷史的人大抵都知道,中國的金融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於民營化的活潑狀態下。以票號聞名的晉商在晚清時期幾乎控制了國庫,當時全國的金融中心不在皇帝居住的北京,而在晉中的平遙縣城,在江南一帶,從事鹽業的徽商和絲綢業的浙北商人開辦錢莊,同樣在金融業上勢力雄厚。
您已閱讀19%(416字),剩餘81%(17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