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預料的是,在本月結束的北京「兩會」上,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話題幾乎未被涉及,這表明企業改革——中國經濟改革的核心話題之一——仍然處在「休眠狀態」。回顧過往的三十多年,對於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應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我們曾經捅破過三層紙。
「第一層紙」是「國有經濟是公有制的高級形式,是社會主義所必須追求的目標」,它是在改革之初就被率先捅破的,允許個體經濟、鄉鎮企業的發展,無疑是對這一蘇聯式理念的徹底揚棄,早期的經濟改革也因此被稱爲是「增量改革」。
「第二層紙」是「國有企業必須在國民經濟中擁有絕對領先的份額」,這層紙捅了很久,從「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國有經濟爲主、民營經濟爲輔」,再到「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市場經濟」,這期間經歷了意識形態氣氛非常濃烈的大反覆和大交鋒,終而在1992年前後,此論終告破功。
您已閱讀17%(352字),剩餘83%(17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