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公司觀察

「不划算」的褚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1998到2004年中國企業界國退民進的產權清晰化運動,就像車輛過「安檢」,都有「違規動作」,但「安檢」部門從未公佈「非違規法則」。

1993年的初夏,我很年輕,接受我訪問的這個人也很年輕,我們坐在浙江大學的大草坪上,相談甚歡,彼時,青春如白雲蒼狗,翻卷無度。他那年三十而立,是這所江南著名高校最年輕的正教授,學術前途大好,然而,他卻決定下海創辦一家高科技企業。那是一個改革即將復甦的年份,鄧小平南巡一呼,天下人蠢蠢欲動。幾天後,我寫作的人物特寫《少一個科學家,多一個企業家,划算嗎?》被新華社通發全國,刊登在幾乎所有的報紙上。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名叫褚健。二十一年後的今天,我又在全國幾乎所有的新聞網站上讀到了他的名字,此時的標題是《浙大副校長褚健被批捕,或因侵吞國有資產》,照片上,年屆50的他已滿頭灰髮,頹然中年。我回家查詢當年的剪報,竟已不可得,往事被記憶吞沒,時間卻比任何想像都要殘忍。

在過去的這些年裏,我也有幾次機會瞭解和接觸過褚健,他還記得那次久遠前的訪談,每次見面總是開玩笑地說,「是你『害'了我,讓我出了莫名其妙的名。」褚健的專業是化工生產過程自動化及儀表,在他看來,這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如何將實驗室裏的成果轉化爲經濟活動中的生產力是他們這一代科學家的使命,因此,他走出實驗室,創辦了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公司,它後來更名爲中控科技,成爲該領域裏科技水準最高的企業,據媒體的報導,「公司剛剛成立時,國內自動化行業基本被國外公司壟斷,但中控的崛起打破了這一局面。2012年,中控集團擁有4000多員工,產值超過30億元,並制定了國內自動化行業的第一個國際標準。」在二十年裏,幾乎所有的政治局常委到浙江考察高科技企業,中控科技都是必到的一站。

您已閱讀29%(658字),剩餘71%(16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公司觀察

中國企業是是非非、磕磕絆絆、浮浮沉沉。 作者吳曉波,1968年出生,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常年從事公司研究,其著作《大敗局》被評爲「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激盪三十年》被評爲「2007年度中國最佳商業圖書」。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