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案

中國需爲死刑改革繼續凝聚共識

FT中文網撰稿人劉波:集資詐騙罪廢除死刑說明,專家與大眾並非對立,而是法治改革的盟友關係。在死刑適用範圍縮小後,死刑執行中暴露出的問題將變得日益突出,而這些難題的緩解需要依賴社會的合力。

吳英案
從吳英案看地方政府信用失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對地方政府和執法機構的信用質疑,成了吳英案最新的爭議焦點。法治信用缺失,造成的結果將是高昂的社會運轉成本和低下的經濟運轉效率。

吳英案
吳英資產應該歸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吳英被扣押的財產若已升值,升值部分應歸誰所有?債權人能否得到足額清償?注意公平細節的人,可密切關注這些人、這些事。

吳英案
是誰要吳英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對吳英的死刑判決是制度性行爲,無論是投機倒把罪、貪汙行賄罪,還是集資詐騙罪,其核心主題在於探索如何全面遏制現行體制外的民間金融業。(編者注:本文是吳曉波在完成《浩蕩兩千年》一書後恢復本專欄寫作的第一篇文章)

浙江盲流資金的「西西里深淵」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吳英案顯示,浙江模式有可能蛻變爲近代之義大利模式,完全「西西里化」。地方豪強加上地方強政府壟斷權力,使小企業無生路可尋,從而成爲盲流資本。

吳英案
地下金融如何見陽光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項目研究員於乎:吳英案或可成爲民間金融開放的微妙轉折點,但這並非易事,需要糾正投融資歧視,改變監管機制和法律環境,完善配套機制。

「羣衆狂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圍繞藥家鑫案的爭議在繼續。李玫瑾反對「民意審判」,賀衛方發問:「我們可否不要以羣衆狂歡的方式處死我們的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