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吳英案

從吳英案看地方政府信用失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對地方政府和執法機構的信用質疑,成了吳英案最新的爭議焦點。法治信用缺失,造成的結果將是高昂的社會運轉成本和低下的經濟運轉效率。

吳英與東陽市副市長陳軍槓上了,不僅僅爲了她的父親吳永正。

吳英案件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議題集中在吳英是否該判死刑?第二階段的議題落子在吳英的資產如何處置,處置是否公開公平符合相關程式?第三階段即目前的階段,受到實名舉報的當地官員是否該回避這一案件?

這位年輕女性沒有被判處死刑,已經是幸事,在目前的中國法律框架下,模糊的非法集資邊界曖昧不清,對吳英這樣的案犯判處死刑並不奇怪。就在吳英二審被判處死刑的同時,2012年1月17日在中國中部破落的古城安陽,因民間集資造成巨大損失當地政府不得不對非法集資進行集中處理。安陽市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四起非法集資詐騙案,其中一位病退的工人劉洪飛,因股市期貨市場投資失敗無法賠償,一審被判處死刑。內蒙古包頭市的非法集資法人自焚案也已宣判,多人獲刑。稍早時間,江蘇泗洪警方稱,「BMW鄉」石集鄉非法集資案水落石出,44名涉案人員被捕。而在三年前的8月5日,綽號小姑娘的浙江麗水杜益敏已經被執行死刑。

您已閱讀17%(414字),剩餘83%(20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