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公司觀察

王石和他那代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與晚清商人相比,王石們不再以企業家身份爲恥,積極探尋「企業家精神」;與民國商人相比,王石們不再視自我爲政府的依附及寄生物,積極參與社會重建。這一景象,可謂最近十年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公共事件之一。

2004年的深秋,王石由無錫來杭州,我約他在龍井山下的的浙江賓館對坐閒談。他在無錫遊訪了梅園,第一次聽說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往事,感慨很深,他突然問我一個問題:「我的父親是行政官員,我的母親是錫伯族婦女,我也沒有受過商業訓練,那麼,我以及我們這代人的企業家基因是從哪裏繼承的?」我一時語塞。

中國有一個名詞曰「傳統」,傳者「傳承」,統者「道統」,王石無意中問及的正關乎他們那個階層的「傳統」:從哪裏來,是怎樣的一羣人。那時,王石創辦萬科已二十年,正著手寫一本自傳體的作品。而我剛從哈佛大學遊學歸來,一邊成立了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一邊開始《激盪三十年》的寫作。王石的這本作品後來定名爲《道路與夢想:我與萬科二十年》——脫胎於威廉•曼切斯特的《光榮與夢想》,由藍獅子和中信出版社於2006年1月聯合出版。而王石對我提出的那個問題,則像影子一樣地困擾了我更長的時間,在後來的九年裏,我沉浸於三十年、一百年乃至兩千年中國公司史的研究,大抵與此有點干係。

我對王石本人的關注當然更早。在2001年前後,隨著網路的興起,很多中國公司開設了自己的網站,開在萬科網站中的「王石online」可能是所有企業家網站中最火爆的一個——他是最早玩「自媒體」的人之一,在這裏,他鼓勵部下公然開砲,對公司、對他本人的牢騷、意見都可以在網上發表,他常常親自作答,這種抹煞一切管理層次的「大字報」式的做法在公司內部曾經造成極大的壓力,也頗有人對此不以爲然。

您已閱讀18%(610字),剩餘82%(27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公司觀察

中國企業是是非非、磕磕絆絆、浮浮沉沉。 作者吳曉波,1968年出生,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常年從事公司研究,其著作《大敗局》被評爲「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激盪三十年》被評爲「2007年度中國最佳商業圖書」。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