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傳

吳敬璉傳:眼睛盯著真理的人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四(終篇):在80年間,吳敬璉的「救國」主題有過三次轉折:從最初的科學救國,到後來的革命救國,到最終的法制救國。

吳敬璉傳:中國的改革會好嗎?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三:在被問到30年改革中沒有做到的三項時,吳敬璉的答案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產權制度改革沒有到位和法治建設問題。」

吳敬璉傳:「一言毀市」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二:在就莊家操縱股價的問題接受採訪時,吳敬璉把股市比喻成「沒有規矩的賭場」,並把矛頭直接指向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定位。

吳敬璉傳:對泡沫破滅的預言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一:吳敬璉直言:「有人說,股市泡沫有利於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在『新經濟』的時代,網路股的泡沫不會破滅,我不能同意這種看法。」

吳敬璉傳:在風暴中逆勢飛揚

《吳敬璉傳》連載之十:在危機四伏的東亞金融風暴中,中國幸運地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它不但沒有被擊倒,甚至逆流而上,竟成隆然崛起之勢。

吳敬璉傳:「放小」放出了大文章

《吳敬璉傳》連載之九:如何把整個國有經濟搞好:經濟學家馮蘭瑞、何偉、曉亮等提出,要點不在「抓大」,而在「放小」。吳敬璉很贊成這種觀點。

吳敬璉傳:觸破窗戶紙的人

《吳敬璉傳》連載之八:鄧小平「南方講話」前夕,吳敬璉發表的論文爲這場思想解放運動提供了經濟理論上的依據,「吳市場」之名迅速爲公衆所知曉。

吳敬璉傳:從孤膽戰士到「吳市場」

《吳敬璉傳》連載之七:「商品經濟」與「計劃經濟」之爭再次被擺上檯面。在這場決定中國經濟方向的大論戰中,性情溫和的吳敬璉扮演了一個孤膽戰士的角色。

吳敬璉傳:失敗的「闖關」

《吳敬璉傳》連載之六:1988年的「物價闖關」失敗,是中國經濟改革史上最讓人沮喪的一個事件,它的擱淺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現代化的路徑。

吳敬璉傳:最後的孫冶方

《吳敬璉傳》連載之四:從50年代中期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狀況感到不滿,開始尋求新的理論體系。在這方面,孫冶方的勇氣和成就最大的。

吳敬璉傳:顧準之死

《吳敬璉傳》連載之三:顧準把自己的遺稿分爲兩部分,其中「有關希臘史部分交給吳敬璉同志」。這是一個思想家對另外一個思想家的衣鉢相傳。

吳敬璉傳:茶杯裏的風波

《吳敬璉傳》連載之二:從1946年那個膜拜革命的激進少年,到1956年充滿了自責感的學術青年,吳敬璉走過了不長不短的10年。

吳敬璉傳:一個改良主義者的成長

《吳敬璉傳》連載之一:青年吳敬璉因體弱而不得不放棄學習自然科學。在提到爲什麼選擇經濟學時,他說:「這個學問與實業救國好像還有那麼一點兒關係。」

吳敬璉傳:爲「商品經濟」翻案

《吳敬璉傳》連載之五:1984年,吳敬璉剛從耶魯歸國,便捲入了一個十分敏感而重大的「名詞解釋」之爭:到底該如何定義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