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蘋果
中國「失竊iPhone大樓」探祕

深圳一個被稱爲「失竊iPhone大樓」的地方是二手科技產品供應鏈中最重要的節點之一,這條供應鏈始於西方,經香港的批發商,最終銷往中國內地和全球南方市場。

基建
「中國矽谷」,正在修「綠房子」

綠色建築如何成爲這一股重塑城市天際線的推動力?深圳交出的答案,既在政策和標準的「字裏」,又在一梁一柱的「行間」。

深圳
深圳的味道

範庭略:重回深圳和老朋友一起探討這座城市的味道。懷舊之情就像一種反向的飛躍,苦樂參半中,能看見時間留在這座城市和自己身上的痕跡。

如何重新理解金融對創新的意義

本力:無論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的制度性變革,學習香港的先進經驗、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都是必由之路。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是什麼?

中國最具「未來感」的城市,如何修復紅樹林?

馮應馨、基什特瓦里:深圳的紅樹林修復能取得優秀成績,要歸功於創新管理和社區參與,但促進脆弱三角洲地區的生態復興工作仍面臨挑戰。

香港
香港邊境小鎮向遊客開放

隸屬於一個隔絕70多年的邊境禁區的沙頭角向少數遊客開放部分街道,反映中國力爭加深內地與香港的經濟融合。

深圳發佈促進汽車出口計劃

這個中國科技中心「搶抓汽車出口發展機遇」的24條舉措,可能加劇西方對本國製造商將面臨更激烈競爭的擔憂。

深圳的風雨雲

範庭略:走過四十多年的沸騰年代,特區的生活方式也在慢慢沉澱,留下雲捲雲舒的淡然和揮之不去的記憶。

一線城市人口負成長,經濟走向何方?

徐瑾:當慾望之都深圳人口也減少,釋放了什麼信號?一線城市是中國夢想的絕佳對映,也是經濟引擎,經濟陷入疲態,他們也最早傳遞出寒意。

疫情下的北上廣深財政:涼熱不同

羅志恆、徐凱舟:受國內疫情反彈和國際政治格局變化等因素影響,多地財政壓力明顯加大。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財政形勢,有何不同?

財政
「雙城記」:解密廣州深圳財力差異

羅志恆、徐凱舟:GDP大體相當的廣州與深圳,爲何財政收入差異巨大?原因有三:總量、結構和體制;未來廣州和深圳財政即將迎來新一輪改革。

如何認識中國當下改革?

鄧聿文:中國政府授權深圳進行先行示範區的改革探索,其授權範圍超越了一般的事務性調整,是力度比較大的一次改革。

教育
國際教育的深圳模式

肖經棟:深圳在國際教育辦學上,不僅包容多種模式,還屢有創新,且具有極強的市場敏感度,有相當的前瞻性。

深圳高階日料:拿來主義的成功

範庭略:在「黑珍珠餐廳指南」中,深圳八家上榜餐廳有三家日料,登陸深圳均未超過五年。而日本資深廚師也在陸續被重金挖來。

Lex專欄:深圳會否成爲中國的灣區?

中國政府承諾向深圳作出新的投資之際,這個珠三角城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像中美科技競爭的前線。

深圳
深圳:火熱樓市面對韌性考驗

深圳房價上漲得益於其作爲中國科技中心的地位、以及土地供應短缺,但也體現出中國住房市場面對新冠疫情的韌性。

中國樓市回暖是因爲信貸放水嗎?

劉淵:房地產是中國疫情後恢復得最快的行業之一,究其原因,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爲是信貸放水的結果,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房地產
深圳最嚴調控:房地產還是支柱麼?

周浩:房地產市場對於宏觀經濟十分關鍵,但已不再是經濟支柱;我們短期可以忽視租售比,但房地產投資已失去經濟意義。

深圳最嚴調控來臨,中國房價走向何方?

徐瑾:深圳樓市遭遇最嚴調控,對其他城市影響如何?房地產不僅僅是投資品,更是中國家庭最重要的金融資產。

深圳:高階餐飲的下一站

蘇麗雅:繼上海之後,新貴城市深圳正吸引著國際名廚前來開分店,並有希望成爲中國第二個國際美食城市。

深圳
香港繼續領先,還是深圳後來居上?

香港騷亂未止,北京方面又有意提升深圳的地位,一些人問:深圳會取代香港嗎?記者對兩個城市做了多方位的對比。

深圳
深圳機場股價飆升

在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迫使鄰近的香港國際機場一度關閉後,深圳機場股價週二早盤大漲,有望創下2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張五常
與張五常商榷:深圳真能超越矽谷嗎?

陳力陽:張五常先生認爲,只要補上科技短板,中國總財富必定超越美國,而深圳也將很快超越矽谷。我雖樂見他預測成真,對他的理論基礎卻不能苟同。

房地產
深圳躋身全球五大房價最高城市

據世邦魏理仕調查,香港以120萬美元的平均房價繼續保持冠軍,深圳首次進入該榜單,位居第五,上海排名第三。

中國工廠因貿易摩擦減少招工

在深圳三和人才市場找工作的工人和招聘人員抱怨,今年不管是工廠職工還是短工活都少了。他們把原因歸結於貿易戰。

頑強的深圳城中村

受到低廉租金的吸引,深圳的1200萬人口中,約一半住在城中村,雖然政府早有拆遷改造計劃,卻一直進展不順。

深圳科技創新熱背後的隱憂

深圳完成了從漁村到世界工廠再到科技谷的轉變,但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包括華為在內的公司正在外撤。

如何評價鄧小平和華國鋒對深圳特區建設的貢獻?

鄧聿文:不應該僅僅糾纏於深圳特區建立不是由鄧小平批准這件事,深圳特區的發展表明,是鄧給了特區最大幫助。

當代藝術遇到「深圳速度」

馬繼東:夏季風力排質疑,在深圳設立「蜂巢」的第一家分支。深圳的新藏家開放與接納的程度,讓他感到驚喜。

深圳創業孵化器虛火太大?

中國政府提出的構建科技實力的目標以及隨之而來的政府和創投資金促使大批創業孵化器成立,很多並不成功。

創新
2017全球創新指數中的「創新特徵」

石澤:宏觀層面,全球投資成長率處於低點,除中國外的中等收入國家投資成長率降至接近發達國家水準,研發支出需要增強。

深港通
深港通低調亮相

中國內地股票未被納入國際基準股指。開通首日,境外投資者對深圳上市股票的需求僅爲26.7億元人民幣。

深港通
Lex專欄:深圳特別在什麼地方?

隨著「深港通」啓動在即,投資者的興趣可能返回股市。即便中國房地產熱潮降溫,深圳的吸引力也將繼續存在。

深港通
「深港通」會受國際投資者青睞嗎?

深圳的優勢是聚集了多家備受追捧的中國科技公司。儘管深圳A股估值較高,分析師認爲,有兩大原因值得投資。

城市化
深圳可能有2000萬常住人口

聶日明、傅蔚岡:深圳常住人口不太可能只有公開數據顯示的1138萬。有2000萬常住人口的觀點不算離譜。

香港
香港金融創新落後於對手

在鼓勵金融創新方面,香港政府缺乏想像力而且態度不大支持。新加坡和深圳等對手城市的動作力度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