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東西

中國新一線城市迎來藝博會

馬繼東:首屆「藝術成都」吸引了佩斯、常青等知名畫廊參展。中國西南藝術市場支撐得起大型藝博會嗎?

香港藝術市場背後的資本推手

馬繼東:以國際一線畫廊爲代表的資本,正在向亞洲藏家強勢輸送西方當代藝術「強勢貨幣」,本土話語權漸失。

「設計上海」怎麼定義「好設計」?

馬繼東:今年「設計上海」展熱度空前。該展創意總監認爲,好設計既要實用,也要能刺激視覺並引發愉悅感。

一位香港藝術界政協委員的提案

馬繼東:鄭禕在香港創辦樂天陶社,長期在內地生活。她曾提議取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今年交了七份提案。

藝術行業怎麼用「區塊鏈」?

馬繼東:文交所、藝術品電商和拍賣行對區塊鏈的態度既躍躍欲試,又瞻前顧後。區塊鏈應對的利弊在哪裏?

中國新生代藝術家心中的藝術城市

馬繼東:對中國117所高校413位青年藝術家的調查顯示:北京上海仍是藝術重鎮;杭州廣州,位居其後。

藝術品電商,太超前嗎?

馬繼東:烏鎮網路大會,劉強是官方邀請的藝術領域唯一代表。他成立Artand,3年有6萬藝術家入駐。

中國投資處女地:藝術品財富管理

馬繼東:全球22%的財富人羣收藏藝術品,中國富豪遠低於這個比例。中國富豪最青睞的藝術品類是什麼?

天價藏品後的研究型藏家

馬繼東:藏家曹興誠在臺北居所地下專門闢出鑑別古董的高科技研究室;伍嘉恩更是鑽研明代傢俱30年的行家。

收藏家必須面對的兩道坎

馬繼東:律師劉鋼93年開始收藏。作爲藝術藏家,他同樣面臨「財力」和「子女」兩道坎。他是怎麼應對的?

當代藝術遇到「深圳速度」

馬繼東:夏季風力排質疑,在深圳設立「蜂巢」的第一家分支。深圳的新藏家開放與接納的程度,讓他感到驚喜。

藝術地產究竟能走多遠?

馬繼東:依託銀川當代美術館,銀川市房地產行業唯一的女企業家劉文錦女士正在藝術地產領域進行大膽的試驗。

中國藝術品市場新拐點到來了?

馬繼東:黃賓虹《黃山湯口》重新整理個人紀錄又成市場興奮點。金融資產的全新身份爲藝術品下一輪行情埋下伏筆。

500萬人民幣該買什麼藝術品?

馬繼東:博洛尼CEO蔡明最近決定,他打算連續三年,每年拿出500萬元,給女友買畫。那麼,怎麼買最有價值?

中國當代藝術中心會是上海嗎?

馬繼東:雖然北京有天然優勢,但過去幾年,上海在藝博會、美術館、展覽和新藏家上都更勝一籌。

黑天鵝雕塑引發的黑天鵝事件

馬繼東:北京金融街一座黑天鵝雕塑展出3小時後被緊急撤下,這是藝術和商業資訊不對稱所致。

音樂人姚謙的藝術質疑

馬繼東:姚謙出品的紀錄片《一個人的收藏》在香港巴塞爾首映。收藏藝術20年,姚謙試圖從藏家角度解讀藝術。

讓中國企業家創作當代藝術?

馬繼東:半年多前,華泰保險集團董事長王梓木接到藝術家朋友鄒操電話,請他赴英國參與一次特別的航海計劃。

中國郵幣卡電子盤潛伏風險

馬繼東:如何控制風險,如何優化規則,如何長遠發展,絕不是依靠一兩家文交所的自律行爲就可以促成的。何去何從?

2016藝術市場:「精品」狂歡VS.「普品」黯然

馬繼東:2016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珍品屢創新高,普品日漸式微,精品被熱捧,中堅力量疲軟,希望與困難並存。

再造「老北京城」的中國女首富

馬繼東:陳麗華是胡潤榜中國女首富,收藏界的紫檀女王,老北京文化園是她下一個大手筆。

一件奢侈品引發的中國式家庭矛盾

馬繼東:北京連卡佛專櫃裏,一件價值不菲的杜嘉班納男士西服意外成爲北京798藝術區的年度話題性裝置作品。

藏家劉益謙的理想與現實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宋元書畫是中國收藏門類的金字塔尖。除了劉益謙自己收的40多件,還借來近40件。

中國瓷器逆勢走紅紐約拍賣場

馬繼東:紐約秋季拍賣市場,中國瓷器表現亮眼,不少主要佈局古代書畫或皇家御製題材的藏家開始開注瓷器門類。

中國藏家看好坂本五郎佛像收藏嗎?

馬繼東:香港蘇富比將於10月初拍賣「坂本五郎珍藏早期佛教銅像」,坂本五郎是已故的日本傳奇古董商。

大都會藝博館爲何出售中國瓷器?

馬繼東:儘管此次委託拍賣的瓷器,精品比例很少,但訊息一經傳出,仍然在中國古董收藏圈引發強烈震動。

清華藝術博物館的藏品難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即將亮相的清華藝術博物館將面臨現當代藝術品匱乏以及平衡行政干預的挑戰。

中國博物館IP開發不容樂觀

馬繼東:中國正計劃選擇百家博物館試點IP研發與產業轉型。中國博物館IP運營產業大局初定,但春天遠未到來。

北師大「捐瓷」風波背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北師大校友邱季端的「捐瓷」風波,揭示了中國文物鑑定機制的缺失。

他給中國藝術展覽「打假」

馬繼東:中國藝術從業者梁克剛打假北京一場名爲「畢加索走進中國」的展覽,揭示中國藝術展覽領域的亂象。

一場藝博會與三位投資人

馬繼東:一個偶然機會,從事展覽行業的王菁有了舉辦「青年藝博會」的想法,但「青藝博」能否成功,還需時間檢驗。

中國文玩珠串市場遇「七年之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09年,大批白領、工程師等新玩家湧入文玩珠串市場,行情爆發;這股熱潮去年開始大幅降溫,曾經的當紅珠串乏人問津。

中國80後新藏家的新思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包括黃予在內的中國八零後新藏家,通過私人美術館、基金會和贊助人等長線型態,構建藝術新系統,承擔公共教育等社會職能。

21世紀的盜墓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跑男」在杭州博物館撕名牌,引發「保護文物」的爭議。作爲全球最大藝術品新市場,中國是全球文物犯罪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西方人鍾愛明式傢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明式傢俱符合一百年前歐洲工藝美術運動的主張,這幾年,全球明式傢俱的收藏版圖重心開始向中國迴歸。

中國大眾藝術消費時代即將到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近三、四年,中國高階藝術品市場持續降溫,但大眾藝術消費則勢頭猛烈。85後成爲中低端藝術品、藝術衍生品的消費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