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藝述東西

藝術品電商,太超前嗎?

馬繼東:烏鎮網路大會,劉強是官方邀請的藝術領域唯一代表。他成立Artand,3年有6萬藝術家入駐。

最近兩天,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得如火如荼,全球IT大佬齊聚烏鎮,暢聊人工智慧與創新創業。在今年的官方邀請名單中,劉強是藝術領域唯一的網路領軍企業代表,這位80後成立的Artand社區平臺,短短三年時間,已有超過6萬名青年藝術家入駐,成長速度驚人。

美術科班出身的劉強,自2006年離開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後,就再也沒有從事過藝術創作。他那一屆的畢業生共有285人,最終成爲職業藝術家的僅剩兩三人。談及自己的大學同學,他頗爲無奈:「有人在開出租車,有人在淘寶賣服裝,有人在體制內喝茶看報混日子,當然,像我這樣創業的也不在少數。」

劉強的經歷也是絕大多數中國藝術生的真實寫照,畢業前大都曾懷揣藝術家的夢想,但迫於現實生活壓力,最終堅持下去的寥寥無幾。而相較前輩,80後、90後一代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成長道路似乎更爲艱辛:在200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迎來第一輪上漲拐點後,國際熱錢陸續介入,以50後、60後為主體的「八五新潮」藝術家價格行情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達到巔峯,並拉動了整個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在那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到來之前,部分70後藝術家價格同樣數倍甚至十倍上揚,爲日後積蓄了豐厚的創作資本。而當2009年第二輪上漲拐點到來時,大量湧入的民間資本更爲青睞傳統書畫板塊,當代藝術市場份額不增反跌,至2012年虛高泡沫徹底破滅,隨同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陷入調整期至今——處於成長關鍵期的80後、90後藝術家羣體,註定要行走一條別樣的路。

您已閱讀18%(618字),剩餘82%(28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藝述東西

馬繼東,《藝術商業》雜誌及藝商傳媒公司創辦人,中央財經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特聘專家,爲多家藝術網站、拍賣行、電視欄目及電商平臺提供顧問諮詢服務。曾任文化部《藝術市場》雜誌社副社長。《藝述東西》將以通俗視角解讀瞬息萬變的藝術品行業,發掘東西方世界藝術大事件背後的商業力量,推薦影響現代人生活方式的趣味收藏。本專欄兩週一篇,週二出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