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九零後爲代表的中國新生代藝術家,心目中最理想的藝術城市是哪一座?如果不從事藝術,未來會選擇其他什麼職業?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藝術與生活的關聯?
帶著上述疑問,我設計了一份開放式調查問卷,2018年元月,在深圳大藝博組委會的協助下,對117所高校的413位青年藝術家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根據採集到的資訊分析,中國新生代藝術家在表現個性化、多元化面貌的同時,也展示了更爲務實和責任擔當的一面,勾勒出一幅造型立體、層次豐富的羣體肖像。
先交代此次調查的基本背景。大藝博是大學生藝術博覽會的簡稱,創辦於2012年,是中國最早一家以藝術類高校學生爲特定服務對象的藝術展覽平臺,在過去6年一直固定在廣州舉辦,每屆均維持百餘所高校和千餘件作品的規模。今年年初在深圳的亮相,則是大藝博在中國多個核心城市落地計劃邁出的第一步。去年,我赴深圳出席青年藝術周活動時,同場的演講嘉賓廣州華藝總裁李峯,就曾透露過大藝博北上廣深的戰略佈局。
您已閱讀10%(403字),剩餘90%(34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