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會

藝術
上海藝術季:秋末冬初的小確幸

範庭略:綿綿落雨中,藝術博覽會的現場依舊人潮湧動。在市場情況不佳的心理預期之下,上海的創意精神依舊保持著活力。

樂尚街
中國藝術市場:內循環的紅利?

林昱:11月的上海,全球當代藝術2020全年有且僅有的一次狂歡。「魔都」醉人,自由的喫喝、社交。最重要的,畫也賣得很好!

樂尚街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狂歡」之後

魏寧均:全球停擺之際,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風景獨好。上海兩個藝博會銷售火熱。疫情將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加倍放大。

樂尚街
新加坡的當代藝術市場

宋佩芬:與香港完全不同,新加坡S.E.A Focus博覽會聚焦東南亞藝術家,更注重講座。新銳藝術家的實驗性作品十分亮眼。

藝術
FT推薦:影像藝博會,什麼值得看?

FT中文網邀請三位藝術專欄作家與影像藝博會總監,共同推薦最值得關注的5家參展畫廊與5位藝術家。

應青藍:讓藝術成爲中國大都市的門面

2013年,首屆Art021藝博會請到了29家畫廊;去年,Art021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03家頂級畫廊,成爲中國當代藝術界盛事。

藝術
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壟斷還是啟用?

Luning Wang:香港巴塞爾藝博會舉辦後,西方藍籌畫廊漸佔主導,但展會周邊藝術生態也呈現出中西交融的多元發展。

樂尚街
弗里茲藝博會:啟用洛杉磯收藏市場

宋佩芬:洛杉磯一直缺乏重量級藝博會。誕生於倫敦的弗里茲藝博會引來衆多好萊塢名流和藝術藏家。

珊珊來遲的臺北當代藝博會

成功創辦香港藝博會、並執掌過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的任天晉新創立臺北當代藝博會,讓臺灣藝術市場走向國際化。

藝術
西岸藝博會:中國藝術市場「狼來了」?

房方: 西岸藝博會堪稱小型「巴塞爾藝博會」,世界頂級畫廊悉數到場。這將爲中國當代藝術生態圈帶來怎樣的改變?

樂尚街
影像上海:從攝影藝術到當代藝術

魏寧均:傳統攝影作品比重減少,含「當代」基因的作品增多。「影像上海」試圖引領影像作品的定義及迭代。

中國新一線城市迎來藝博會

馬繼東:首屆「藝術成都」吸引了佩斯、常青等知名畫廊參展。中國西南藝術市場支撐得起大型藝博會嗎?

樂尚街
藝術北京2018:從高階到親民

Louis Hothothot:13年曆史的「藝術北京」藝博會姿態更親民,展品也以發展消費級藏家和新藏家爲主要方向。

樂尚街
瑞士滑雪勝地的藝術盛會

宋佩芬: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論壇舉辦地恩嘎丁山谷近幾年漸成藝術天堂,畫廊與藝博會也開始扎堆出現。

香港藝術市場背後的資本推手

馬繼東:以國際一線畫廊爲代表的資本,正在向亞洲藏家強勢輸送西方當代藝術「強勢貨幣」,本土話語權漸失。

中國新生代藝術家心中的藝術城市

馬繼東:對中國117所高校413位青年藝術家的調查顯示:北京上海仍是藝術重鎮;杭州廣州,位居其後。

音樂人姚謙的藝術質疑

馬繼東:姚謙出品的紀錄片《一個人的收藏》在香港巴塞爾首映。收藏藝術20年,姚謙試圖從藏家角度解讀藝術。

一場藝博會與三位投資人

馬繼東:一個偶然機會,從事展覽行業的王菁有了舉辦「青年藝博會」的想法,但「青藝博」能否成功,還需時間檢驗。

談藝錄
網路讓收藏家的權力更大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高級策展人皮力認爲,網路和媒體讓收藏家的權力變大,並對畫廊甚至美術館對藝術家的選擇產生影響。

談藝錄
TEFAF是怎麼鑑定展品真僞的?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TEFAF)是全球最頂級的藝術品和古董博覽會之一,每年3月在荷蘭舉辦。爲展品鑑真僞是其拿手絕活。

談藝錄
藝術品進出口限制束縛中國藝博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巴西在藝博會期間降低藝術品進出口稅,杜拜和阿布扎比是零關稅,中國大陸藝術品進出口限制和稅收是舉辦國際藝博會的挑戰。

談藝錄
怎樣纔算好畫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美國軍械庫藝博會執行總監吉諾齊奧先生認爲,展覽質量、藝術家選擇,策展原創性和對代理藝術家的承諾等,決定了畫廊品質。

自我陶醉的上海當代藝博會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江湖:雖然每屆藝博會後,都有熱情洋溢的報導,但想在藝博會把攤位費掙回來,遠不是那麼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