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新加坡的當代藝術市場

宋佩芬:與香港完全不同,新加坡S.E.A Focus博覽會聚焦東南亞藝術家,更注重講座。新銳藝術家的實驗性作品十分亮眼。

春節前,新加坡舉辦的東南亞當代藝術S.E.A Focus博覽會規模雖然不大,卻極具特色。

「我們不是傳統的藝術博覽會。」S.E.A. Focus創辦人兼STPI行政總監餘惠美(Emi Eu)強調。除了銷售藝術品,S.E.A. Focus 更加註重講座,話題從討論地方性與全球化之間的矛盾與焦慮,到針對東南亞各國藝術場景的探索,以及由超級策展人兼倫敦蛇形美術館藝術總監小漢斯主持,探討在未來展覽將佔有的地位,目的與前提等。

位於吉爾曼兵營視覺藝術區的場地只能夠容納20家畫廊,爲了確保內容與品質,餘惠美親自向畫廊提出邀請,要他們前來展出來自東南亞,或與東南亞地區有關係的藝術家的作品。餘特別解釋,去年多了5家畫廊是因爲場地比較大,而不是今年縮水。在藝術博覽會中,這是相當敏感的問題。一般而言,成功的藝術博覽會,參展畫廊數目只會逐年增加,不應該減少。更何況在去年,已經舉辦了8屆的《藝術登陸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 突然在開幕前一週宣佈取消,讓許多人懷疑新加坡藝術市場的未來。

您已閱讀19%(447字),剩餘81%(19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