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佩芬文章檔案

建築
鹿特丹「遷徙」博物館:一座建築的重生和它記錄的移民往事

宋佩芬:FENIX博物館由一座擁有百年曆史的老倉庫改造而成,它以藝術爲媒介,講述著流動的移民故事,彷佛一艘載滿記憶的船,靜靜停泊在這座港口之城。
6月13日

音樂
在阿姆斯特丹重溫馬勒

馬勒音樂節遠非一系列尋常音樂會的合集,它更像是在古典音樂這片小衆樂土上的一次朝聖,吸引著全球遠道而來的馬勒信徒。
6月2日

柏林不安分精神的一次爆發

宋佩芬:柏林向來偏好與觀念角力,而非膚淺的迎合。對這座城市中的衆多畫廊而言,藝術是一種必要的存在,是一種時而令人不安的探索。
5月23日

柏林不安分精神的一次爆發

宋佩芬:柏林向來偏好與觀念角力,而非膚淺的迎合。對這座城市中的衆多畫廊而言,藝術是一種必要的存在,是一種時而令人不安的探索。
5月22日

建築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當建築矗立於瞬息萬變的世界中

宋佩芬:這屆主題爲「智慧、自然、人工、集體」的雙年展,融匯了不同維度的視角,探討在一個極速變遷的時代,如何重新審視建築的營造與棲居。
5月16日

藝術
「四分之一人生危機」:在變動的世界中,藝術何爲?

「四分之一人生危機」原指年輕人初入社會時的迷茫和焦慮,一場在阿爾卑斯山區舉辦的藝術峯會,則藉此概念探討藝術在當下面臨的困境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3月28日

藝術
《我們感到一顆星在隕落》:一場關於量子世界的燒腦藝術展

宋佩芬:在柏林一座曾經的電力工廠裏,藝術家普羅沃斯特試圖將翩然無序的量子世界,呈現爲可觀、可感的現實。
3月14日

「海拔1049」:阿爾卑斯山深處的藝術能量

宋佩芬:在白雪皚皚的山區,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以不同形式的作品,搜尋能量生髮與流動的蹤跡。
2月21日

建築
煥活巴特略之家:高迪百年建築上的光影雕塑

宋佩芬:高迪在上世紀初完成的這幢建築傑作,本身就如同一頭斑斕奇異的巨獸,什麼樣的現代藝術創作才能與之匹配?
1月24日

藝術
當昆斯遇到畢加索:藝術穿越歷史,映照人心

宋佩芬:傑夫•昆斯認爲,在這場將他的創作與畢加索的作品並置的展覽中,真正的藝術發生在觀看者的內心,來自被作品映照出來的「你」。
2024年12月26日

蘇富比押注巴黎

宋佩芬:在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時刻,蘇富比在巴黎的佈局,揭示了這家拍賣行對自身問題的判斷以及對新機遇的謀劃。
2024年12月20日

矚目與剝削: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上的原住民藝術

宋佩芬:原住民藝術得到國際市場的關注固然令人鼓舞,但被拋入藝博會和拍賣市場這個殘酷的世界,對這些藝術家來說也可能是一種暴力的體驗。
2024年12月6日

藝術
「以我之眼」特展:當藝術與囚牢相遇

宋佩芬: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梵蒂岡展館棲身於一座仍在運營的監獄之內。囚牢與藝術共同構建起既顛覆又帶有反思性的氛圍,挑戰著觀衆習以爲常的認知。
2024年11月29日

賽博朋克:不曾褪色的魅力與焦慮

宋佩芬:一場以賽博朋克經典電影爲主題的展覽,追溯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科幻題材的所聯結的想像力和焦慮感。
2024年11月1日

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Oh La La!」單元能否喚醒市場?

宋佩芬:隨著博覽會場地移師巴黎大皇宮,主辦方推出了一個以「不同尋常」、「發人深省」和「難得一見」爲特色的全新項目,以期重振交易熱情。
2024年10月17日

讓海風穿過遺棄建築,用樹木殘骸拼成森林

宋佩芬:在巴塞隆納親歷第15屆Manifesta歐洲當代藝術雙年展,感受藝術的沉思、療愈與重生。
2024年9月13日

藝術
蘇施美術館:從藝術史中打撈「她們」的作品

宋佩芬:這家地處瑞士偏遠山間、遠離塵囂的美術館,卻致力於重新發現那些在男性敘事所主導的藝術史中被埋沒的女性藝術家。
2024年8月22日

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掌舵人的「糧倉藝術展」

宋佩芬:作爲挪威Kunstsilo美術館的創辦人,尼古拉•坦根推動將一座廢棄的糧倉改造成了北歐現代藝術的新地標。
2024年7月18日

奈良美智:可愛的形象,陰暗的底色

宋佩芬:那些卡哇伊的形象具有一眼就能識別的標誌性,奈良美智對童年和流行文化的借鑑不僅是懷舊的,也是叛逆和挑釁的。
2024年7月4日

巴塞爾藝術展上的東方作品

宋佩芬:在2024巴塞爾藝術展開幕前夕,探訪三家首次到訪參會的畫廊,瞭解他們將以何樣策略向全球最資深的藝術藏家推薦東方作品。
2024年6月16日

曾梵志:變成一顆種子,掉在地上重新生長

宋佩芬:在威尼斯,聽這位風格奇異多變的藝術家談談,他如何從遠近與今昔中獲取靈感,又如何在創作實踐中探索未知、實驗與偶然。
2024年4月26日

藝術
曹斐:棲息在虛擬與現實之間

宋佩芬:通過介於寫實與幻想的藝術語言,這位創造力活躍的藝術家一邊貯藏記憶,一邊緊密觀察著現實世界中的諸般問題。
2024年4月17日

皮埃爾•於熱:探索虛擬與真實的邊界

宋佩芬:法國先鋒觀念藝術家在其最新個展中,通過不同媒介的混合,嘗試面對並回應人類的「自我塑造危機」。
2024年4月6日

以繪畫作爲最終選擇:一位天才藝術家的短暫盛放

宋佩芬: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爲一位富有才華,但飽受精神和心理問題折磨的藝術家舉辦回顧展。王俊傑的創作生涯和人生故事,與梵高有著不少相似之處。
2024年3月7日

藝術
情緒的復調:用藝術和技術探索「情緒療愈」

宋佩芬:一個結合科技和心理學研究的藝術裝置,爲人與智慧汽車的關係打開了新的想像空間。
2024年1月19日

藝術
從遮擋到景觀:與屏風有關的時空漫遊

宋佩芬:一場彙集了從17世紀到21世紀各類屏風的展覽,記錄並呈現出從皇權時期到數字時代,圍繞屏風所發生的諸多變遷。
2023年12月27日

音樂
探祕薩爾茲堡的音樂節生態系統

宋佩芬:音樂節藝術總監欣特豪瑟表示,薩爾斯堡音樂節的奇蹟在於它的規模大得難以置信,但同時又可以創造出某種親密感。
2023年12月21日

藝術
杜樂麗花園裏的「第五季節」

宋佩芬:作爲「藝+巴黎」的戶外展出,《第五季節》意在提醒,現代人類正生活在一個由人爲活動所塑造的全新季節之中,進而需要反思與自然相處的責任。
2023年10月13日

藝術
聖保羅雙年展:展現「不可能」的創造力

宋佩芬:以「不可能的編舞」爲主題,本屆雙年展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介入複雜的社會議題,並幫助邊緣化的藝術家走向舞臺正中。
2023年9月22日

藝術
底蘊與負擔:一座百年博物館的新挑戰

宋佩芬:位於華盛頓的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已經走過百年曆程。在勾劃未來的同時,如今博物館也需要面對因館藏的複雜歷史而引發的爭議。
2023年6月29日

博物館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吉爾德中心:在虛擬和現實之間探索自然

宋佩芬:這個以科學、教育和創新爲使命的中心,希望通過對虛擬和真實情境的整合,加深參觀者的體驗和理解。
2023年6月24日

巴塞爾藝術展:「大作品」和「好生意」

宋佩芬: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展會的現場,我總會禁不住好奇,那些「巨大且難以安置」的藝術作品,是如何被交易的?
2023年6月15日

畢加索
馬拉加畢加索博物館:如何超越「名人故鄉博物館」?

宋佩芬:畢加索的名人魅力自然不容忽視,但馬拉加畢加索博物館卻相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僅依賴「畢加索故鄉」這一張招牌。
2023年6月8日

旅行
從羅宮的變遷看荷蘭王室的與時俱進

宋佩芬:通過建築、藝術、文獻資料以及回憶錄等形式,羅宮爲呈現荷蘭君主制文化面貌的今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2023年5月11日

藝術
戰火年代的藝術家

宋佩芬:從戈雅、達利,到今天的烏克蘭藝術家,經歷戰亂的創作者們,如何表達對死亡的擔憂,又如何面對生存的苦難?
2023年4月7日

畢加索
畢加索辭世50週年特展:在新視野中重新發現畢加索

宋佩芬:在巴黎畢加索博物館,英國設計師保羅•史密斯用戲劇化的呈現方式,重新詮釋了畢加索作品中的奇觀。
2023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