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位於威尼斯的哈利酒吧(Harry's Bar),這個作家海明威、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好萊塢明星喬治•克魯尼都曾經喜歡光顧的地方,我和藝術家曾梵志努力回憶著是什麼時候認識彼此的。
他覺得是在2006年,但我感覺上可能更早。我是因爲從曾梵志當時的創作中看到了德國表現主義畫家貝克曼(Max Beckman)的精神,就主動聯繫認識了他。在近20年中,我參加過他的很多展覽開幕,從阿姆斯特丹到紐約,從上海到巴黎,也見證了他的風格演變:從上世紀80年代晚期畫抽象,到他畫協和醫院、面具系列、抽象風景,再到如今,在威尼斯看到由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LACMA)主辦的《近遠/今昔》(Near and Far/Now and Then)中所展出的他在過去數年中創作的油畫及紙上作品。
每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多多少少會跟著時間改變,但能像曾梵志這樣,經歷如此之多且非常紮實的風格轉變的藝術家也並不常見。
您已閱讀8%(391字),剩餘92%(42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