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上海餐飲業的女性,難在哪?

蘇麗雅:6位餐飲業女士介紹樂與痛。她們分別是主廚、經理人和創業者。女性在餐飲業的優劣勢分別有哪些?

最近幾年,《世界50佳餐廳》評選指南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除了它獨有的評選機制,我認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它讓全球餐飲業看到,《指南》在不斷給予養料,支持並滋養這個「剛需」的行業。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去年六月份在新加坡的發佈會,大會設置了不同的主題,其中一部分內容就是:女性廚師。當時在現場,曾獲得2017全球最佳女廚師的Ana Roš(Hiša Franko餐廳——2019世界50佳餐廳排第38位/斯洛伐克米其林二星餐廳)說起自己的廚房人生,也提到她相信女性的細膩與堅韌,讓她們在廚房充滿力量。

那一次,一羣女名廚也進行了一場「閉門會議」:除了Ana Roš,還有Anne-Sophie Pic(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Maison Pic)、Cheryl Koh(新加坡米其林三星餐廳Les Amis)、Vicky Lau(香港米其林一星餐廳Tate)、Leonor Espinosa(世界50佳餐廳排第49位的餐廳Leo)、Daniela Soto-Innes(世界50佳餐廳排第22位的餐廳Cosme)等。Koh覺得,在以男性爲主導的餐飲行業,女性不僅需要有可以發聲的平臺,而且還要勇敢成爲領導者;Roš則用自己餐廳一名50多歲的女性同事舉例說,年齡不應該成爲一種障礙;Pic和Lau表示鼓勵建立跨越性別、職業的對話交流。

我也曾聽過一些女主廚說,女性這個詞,不應該被強調。當什麼時候能把這個「前綴」去掉,那纔算平等。或許這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命題,爲此我們邀請了上海六位從事美食行業的女性來分享她們的觀點。

您已閱讀11%(657字),剩餘89%(51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