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藝述東西

藝術地產究竟能走多遠?

馬繼東:依託銀川當代美術館,銀川市房地產行業唯一的女企業家劉文錦女士正在藝術地產領域進行大膽的試驗。

2001年,SOHO中國的潘石屹、張欣夫婦請來隈研吾等12位亞洲傑出設計師,在北京北部山區的水關長城附近山谷,共同打造「長城腳下的公社」。這一曾受邀威尼斯雙年展並斬獲獎項的當代建築作品,儘管在實際的酒店經營中屢遭詬病,卻是中國地產與藝術跨界深度合作的開端無疑。

大約三年後,有一位西北省份的地產商,投資了一項概念頗爲接近、想法卻更爲大膽的商業計劃:邀約方力鈞、張曉剛等12位沒有建築設計專業背景的知名藝術家,在背靠賀蘭山的沙丘腹地,完成12棟建築的規劃開發。不久後,「賀蘭山房」項目因種種原因終止,普遍的說法是,原本由當地政府提供的1000畝溼地旁配用地沒有談妥,所以資方中途退出。另有一種聲音是,項目因爲建築面積嚴重超標和材料費用嚴重超支作罷才致荒廢至今。

這位西北地產商正是寧夏民生董事長劉文錦,銀川市房地產行業唯一的女企業家,賀蘭山未成功的嘗試,只是她全面涉足藝術地產的座標起始。此後十餘年裏,劉文錦陸續加大對藝術的投入,並最終建立起中國西北地區第一座當代藝術美術館——進入新世紀的中國,地產商與地方政府聯姻的案例並不鮮見,在樓盤規劃中融入美術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用來提升社區產品高附加值的藝術地產項目,成爲樓市後調控時代中國房地產行業高階產品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您已閱讀13%(534字),剩餘87%(35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藝述東西

馬繼東,《藝術商業》雜誌及藝商傳媒公司創辦人,中央財經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特聘專家,爲多家藝術網站、拍賣行、電視欄目及電商平臺提供顧問諮詢服務。曾任文化部《藝術市場》雜誌社副社長。《藝述東西》將以通俗視角解讀瞬息萬變的藝術品行業,發掘東西方世界藝術大事件背後的商業力量,推薦影響現代人生活方式的趣味收藏。本專欄兩週一篇,週二出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