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

中央美院葛宇路挑戰了什麼?

陳振鐸:當下太需要葛宇路這樣的藝術家,爲公共生活提供有趣創意並引發討論,中央美院應爲產生這樣的學生而自豪。

中央美術學院2014級碩士生葛宇路,在北京朝陽區蘋果社區的馬路上,貼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葛宇路」路牌,接著被地圖系統收錄,成爲在網路地圖的慣用識別名。這個本爲其畢業設計的藝術行爲,在媒體報導後引起官方重視,其貼上的路牌已被官方替換成據說2005年就被起好的「百子灣南一路」。

劇情在7月29日反轉,中央美術學院在微網誌上貼出對於葛宇路的處分通告。通告發布時,公衆暫不知道該處分是針對該行爲還是其他。當時網路未經確認的說法是,該生在校內將男性陽具模型立在旗杆頂導致該處分。雖然當日該校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向澎湃新聞否認了該說法,但當晚央美學工部門發佈的訊息證實了先前的網路傳言。央美官方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公佈該處分,引發了公衆的揣測,被認爲是小題大做、對藝術缺乏想像力、不夠寬容了。

葛宇路、屌炸天,藝術家這些出其不意的創作行爲,只要有其內在的邏輯性、也未對公共秩序造成危害,並沒有什麼不妥。作爲旁觀者,看到北京規劃部門、街道、央美等官方的反應,以及話題在輿論空間引發的討論,想到的問題是,葛宇路以個體的藝術表達,不經意地挑戰了慣常的官僚機器秩序,本應該是一場以吶喊爲題的藝術行爲,卻啟用了一些社會空間隱性的問題與秩序,比如街區空間命名、藝術與社會及政治的關係。

您已閱讀15%(527字),剩餘85%(30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