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

德國工會領導人敦促政府取消債務上限以保護經濟

IG Metall主席本納表示,德國應效仿美國和中國,大力支持本國工業,這意味著借款上限必須取消。

紀念英國工會發源,托爾普德爾英雄節的四大看點

何越:「托爾普德爾英雄」是19世紀30年代的六位農民工人。托爾普德爾小鎮是英國工會的發源地,而工黨誕生於工會的懷抱,二者關係緊密。

哈里斯不能指望美國工人

福魯哈爾:民主黨仍面臨如何鎖定工人階級選票的問題。儘管民主黨的勞工政策可能更具建設性,共和黨人卻擅長行銷。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敦促拜登對中國造船業啓動調查

鋼鐵產業成爲2024年大選中的熱門議題,作爲一向支持勞方的民主黨總統,拜登應該會支持啓動這一調查。

特斯拉
FT社評:特斯拉與歐洲社會模式的碰撞

應該讓馬斯克和他的公司適應瑞典的勞工模式,而不是讓瑞典適應馬斯克。

特斯拉
特斯拉與瑞典工會之爭蔓延到丹麥

丹麥3F工會的碼頭工人和司機表示,他們將採取同情行動,阻止這家美國汽車進入瑞典。

瑪麗•尼爾松:挑戰馬斯克的瑞典工會領袖

瑞典工會IF Metall的負責人表示,由於與特斯拉老闆的爭議,該國的經濟模式可能面臨風險。

工會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在13家車企發起入會運動

在贏得底特律三巨擘的讓步後,特斯拉、豐田和大眾等車企成爲UAW的新目標。

瑞典工會警告特斯拉威脅到瑞典模式

發起針對特斯拉罷工的IF Metall工會的主席表示,僱主和工會共同決定勞動力市場是國家繁榮的核心。

美國汽車製造商將與汽車工人聯合會進行關鍵談判

這場合同談判將給美國汽車製造業三巨擘以及拜登在「戰場州」的競選連任帶來風險。

罷工
工黨表示英國政府反罷工法案踐踏公民自由

英國工黨和工會對於規定最低服務水準的立法予以批評,該立法將削弱公共部門工人罷工行動的影響。

罷工
英工會聯盟負責人:英國工人工資成長將遭遇「失去的20年」

英國工會聯盟祕書長奧格雷迪告訴大臣們,她將就限制罷工權利的計劃「與他們在法庭上見」。

美國
星巴克如何成了美國的出氣筒?

星巴克成了勞工運動的工會化目標,還被保守派人士起訴,質疑其多元化和包容性方面的努力。

福斯汽車勞資委員會提出出售更多保時捷股票的可能性

這個有影響力的機構的負責人表示,保時捷的IPO將幫助福斯汽車獲得向電動汽車時代轉型所需的資金。

工資上漲令拜登陷入兩難境地

邰蒂:美聯準擔心通膨上升將會深深植根於公衆預期,拜登政府陷入兩難境地,既擔心工資上漲,又想鼓勵工資上漲。

亞馬遜
從橫空出世的亞馬遜工會看美國勞工運動的變化

紐約一家亞馬遜工廠將組建工會,工人們的勝利不僅震驚了亞馬遜,也震驚了勞工領袖,許多人原本認爲,在這樣一家大公司組織工會是不可能的。

英國工會呼籲限制職場使用人工智慧

英國工會聯盟表示,人工智慧在職場大量應用,但勞工法未能跟上新技術的推廣步伐,必須出臺新的法律措施,保護員工利益。

亞馬遜
亞馬遜德國工人不滿抗疫措施舉行罷工

據工會表示,亞馬遜六個德國倉庫的員工週一沒有上班,將罷工「至少」兩天。先前該公司有幾十名員工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美國勞工運動再度興起

福魯哈爾:勞動者受夠了不平等和缺乏保障的生活,是時候從以金融爲導向的經濟轉爲以收入成長爲驅動的經濟了。

中國一勞工新聞網站有三人被拘留

「新生代」主編楊鄭君1月被拘留,上週該網站另兩名編輯危志立和柯成冰也被帶走。政府對勞工維權活動的打擊加大。

職工參與私企民主管理,中國官方意圖是什麼?

鄧聿文:官方意圖是通過加強企業職代會和職工董事、監事的制度建設,讓職工參與成爲企業治理機制的一部分。

德國
德國工會贏得28小時工作周權利

巴登-符騰堡州金屬和電氣行業的90萬工人將被允許把工作周從35小時縮短到28小時,同時保留重返全職工作的權利。

工會

工會
中國不應視公民社會組織爲威脅

傅青山、何宜倫、孔傑榮:中國政府如真要改善勞資關係,就應該要求工會向非政府組織學習。對維權者進行騷擾、羞辱和關押,只會導致更嚴重的無法狀態和衝突。

白領或成中國工運推動力量

勞資糾紛在中國用工企業中變得越來越常見,即使最大型的跨國企業也無法倖免。更重要的是,白領羣體很可能成爲下一波中國工運潮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罷工
東莞工會:裕元鞋廠應補償員工

裕元集團數萬工人罷工進入第十日,東莞工會認定,裕元應就多年來沒能爲工人足額繳納保險對工人作出補償。觀察人士稱讚這一官方工會爲工人爭取利益的努力。

分析:靠消費者來改善工作條件

只有消費者對企業施加更大壓力、促使他們要求供應商提高標準,中國及世界其他地區工作條件的改善才能真正到來。

富士康
中國製造不再廉價

FT專欄作家皮林:提高工資也許不是富士康安排工會選舉的初衷,但很可能是選舉的最終結果。生產線崗位吸引力下降和人口結構變化,讓中國僱主的處境越發不利,即使沒有工會,工廠薪水也會呈兩位數成長。

富士康
FT社評:真正的工會有利於社會穩定

富士康準備讓工人選舉產生真正的工會代表,這是朝著杜絕各種濫權行爲邁出的可喜一步。對於中國新領導層而言,爲防止社會不穩定而付出允許工人投票的代價是值得的。

富士康
富士康試水之舉

富士康正計劃在其120萬中國工人中舉行首次競爭性工會選舉。面對逐年增多的勞資糾紛,中國政府試圖改善工人權益,開始推動集體協商制度,但政府能讓工會選舉走多遠,仍是未知。

南韓
Lex專欄:渣打南韓被「套」

在南韓銀行業——一個薪酬歷來與職位高低掛鉤的行業,渣打帶頭引進了「績效工資制」。結果,南韓員工的大罷工已經導致43家分行臨時停業。

富士康
後富士康時代即將來臨?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半年前,富士康因一系列員工自殺事件成爲媒體報導焦點。此事雖已過去,但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卻正顯現出各種富士康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