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星巴克如何成了美國的出氣筒?

星巴克成了勞工運動的工會化目標,還被保守派人士起訴,質疑其多元化和包容性方面的努力。

所有人都討厭星巴克(Starbucks)。不管是左翼,還是右翼,甚至是其數百萬顧客中的一部分。

這就是拉克斯曼•納拉辛漢(Laxman Narasimhan)將在10月份面臨的現實。屆時他將上任這家市值950億美元公司的「新執行長」,開始爲期6個月的學習適應,以接替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

長期以來,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連鎖咖啡店的無處不在、其精心製作的飲品、甚至是烘焙咖啡的方式都一直受到批評。現在,它發現自己正處於美國文化戰爭和經濟鬥爭的十字準星上。它已成爲重新興起的勞工運動的工會化目標,最近還被保守派人士起訴,質疑其多元化和包容性方面的努力。

您已閱讀17%(291字),剩餘83%(13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