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著沉重的心情開始了本週的生活——我剛剛簽了三張2萬美元支票中的第一張,以支付女兒今年的大學學費。令我震驚的是,她就讀的學校光學費一年就要6萬美元,許多頂尖大學都是如此(事實上,很多二流大學也是如此)。感謝上帝,她今年住的是公寓,跟另外兩個人分攤一年3萬美元的租金,所以她這個學年的總費用只要7萬美元,如果她住的是大學宿舍、喫的是學校的食堂套餐,那一年大約得9萬美金(我給了她2000美元的伙食費,是接下來半年的,跟她說可以嘗試一下喫素,或許還可以在咖啡店或餐館找份包飯的兼職工作)。
這種狀況只能說是瘋狂,句號。事情必須改變,因爲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這樣的地步,就是隻有一小部分人可以不揹負一大筆債務就付得起類似這樣水準的費用,迫使學生在校期間做一份全職工作(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爲會導致高退學率和糟糕的成績,失去了上大學的意義)或家長自己打三份工(我自己採取的辦法,會帶來腕管綜合症和暴躁的脾氣)。
當然,學校的費用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討價還價的。我們從朋友那裏聽說,如果學校因爲任何原因(比如你的孩子很優秀、具備能夠爲校園多元性加分的身份或有運動特長等等)而想要把你的孩子招進來,學費可能會在最後一刻奇蹟般地降低。許多學校喜歡說,助學金只根據經濟需要發放,但我們發現,大學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幫它們招到能改善它們數據的孩子。
您已閱讀27%(559字),剩餘73%(15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