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富士康

後富士康時代即將來臨?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半年前,富士康因一系列員工自殺事件成爲媒體報導焦點。此事雖已過去,但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卻正顯現出各種富士康效應。

人們喜歡用「之前」和「之後」來劃分時間。比如,耶穌(Christ)誕生前與誕生後,柏林圍牆(Berlin Wall)倒塌前與倒塌後,而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杯麪(Cup Noodle)發明前與發明後。我們也許剛剛跨過了一個新分水嶺:富士康(Foxconn)事件發生前與發生後。

6個月前,富士康位於中國南方的廠區發生一系列自殺事件,這家臺灣大型電子代工企業一時間登上了國際新聞的頭條。儘管富士康指出,其工業園區內的自殺率實際上較低,它卻無法擺脫剝削內心孤獨的廉價勞動力的印象。富士康工業園是一座四面都是圍牆的城中城,除了令人精神麻木的生產線之外,裏面還有商店、餐館和宿舍。

富士康在中國僱傭了80萬名工人。自殺事件發生後,該公司將工人工資上調了30%。這幫助緩解了對富士康自身及一些更著名的公司客戶的負面報導,例如由富士康工人爲其生產電子器件的蘋果(Apple)、戴爾(Dell)和惠普(Hewlett-Packard)等。富士康給工人漲薪30%的同時,中國幾個省份的其他一些公司也將工廠工人工資提高了逾20%。

您已閱讀26%(451字),剩餘74%(13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