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關係

美國就業人數爲何不及預期?

邵宇、陳達飛:美國新增就業減少,有不同的解釋。在資本或技術要素前,勞動始終處於被壓抑的狀態;21世紀勞動與資本的契約關係,正在被重構。

零工經濟僱主正在破壞社會契約

卡敏斯卡:員工在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生產力會波動,零工經濟卻專門挑選那些處於生產力旺盛階段的勞動者。

京東
京東將淘汰「不能拼搏」的員工

根據洩露的電郵,第一類被淘汰的將是「不能拼搏的人,無論業績好壞,職位高低」,「也不管是身體原因還是家庭原因」。

反思佳士運動背後的經濟與社會矛盾

潘毅:面對嚴峻的勞資矛盾,中國工人不斷反抗,也日漸意識到,假如沒有自己的組織,就無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職場
FT社評:是時候提供靈活工作制

企業興衰取決於它們是否有能力吸引並留住優秀員工。提供更多靈活性將有所幫助。長遠而言,這還將讓僱主跟上社會變遷。

蘋果
FT社評:iPhone中的血與汗

生產iPhone的工廠濫用學生勞動力並非最令人髮指的剝削事例,但財力雄厚的蘋果未管好自己的供應商仍是不可接受的。

社會

FT社評:英國不應濫用「零時工」

「零時工」合同按工作時長支付勞務費,本是爲了增加用工靈活性而設計,有時卻成了某些企業剝削工人的手段。這類合同不應禁止,但工人的權利應得到更大保護。

剝削理論再質疑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工資是勞動力的價格,和其他價格一樣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供方或需方都不能單獨決定價格。既然不是一方可以控制,誰剝削誰的提法就不成立。

南亞
血汗工廠不便宜

孟加拉服裝廠倒塌事故造成數百工人死亡一事震驚了世界。
英國服裝公司Primark曾要求安全生產,也進行過廠房安全檢查。但FT社論認爲,這些還不夠。如這次事故一樣,孟加拉很多工廠的老闆都是官員,他們可以輕易使法律監管形同虛設。而跨國公司有義務用種種方法迫使工廠不再忽視工人的安全和健康,血汗工廠可不便宜。

富士康
中國年輕人不願進世界工廠

比起他們的父輩,今天的年輕人有著更爲遠大的志向,他們不願從事枯燥的製造業工作,而更青睞服務業。富士康等「用工大戶」必須想辦法應對這種局面。

蘋果
蘋果漲薪 中國獲益

蘋果支持其富士康實施工資改革,此舉讓蘋果與中國消費者和政府站到了「一個陣營」。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工資上漲,讓工人分享更多的經濟成長果實。

計程車
北京計程車仍「在路上」

由於政府的迅速回應,北京計程車司機原計劃在本週舉行的罷工並未真正發生。中國決定在對計程車行業進行廣泛改革,包括允許讓司機們每週至少放假一天。

蘋果
改善工人權利符合蘋果利益

FT美國西岸執行主編沃特斯:如果喬布斯的繼承者們想把蘋果的品牌發揚光大,他們就必須向人們表明:蘋果公司正致力於改善工人的福利。

WEF
克拉默:中國勞資關係的重大變化

美國商務社會責任協會總裁克拉默接受FT中文網專訪時表示,經濟的持續繁榮、更高的工資讓中國工人變得更加自信,更願意發出自己的聲音,主張自己的權利。

富士康
後富士康時代即將來臨?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半年前,富士康因一系列員工自殺事件成爲媒體報導焦點。此事雖已過去,但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卻正顯現出各種富士康效應。

機器人
機器人「同事」

對僱主來說,機器人不會頂嘴,不會生病,能夠連續工作而不用休息,堪稱完美員工。但對你來說,倘若機器人搶走了你的工作崗位,這一切壓根就不是寬慰的訊息,難怪有些工人會拔掉機器人的插頭。

本田
中國勞動力不再廉價?

近來,中國工人不斷罷工,爲自己爭取更好的工資待遇。這提出了一個更廣泛的問題:製造商基於廉價中國勞動力的豐厚利潤率,如今是否面臨著威脅。

中國告別「世界工廠」?

正如之前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一樣,隨著民衆日漸富裕,中國正嘗試向價值鏈的高階運動。但有明顯跡象顯示,不遠的將來,薪資上漲的速度將超過許多公司技術升級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