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2014

滬港通
Lex專欄:滬港通令長線資本望而卻步

滬港通是中國朝著融入全球市場邁出的可喜一步。但該機制存在的股票所有權、配股資格、稅務不確定性和交易前交收等細節問題,仍令國際長線投資者不敢參與進來。

海外資管公司瞄準中國富人

隨著外國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國共同基金市場遭遇的挫折日漸深重,它們開始轉向財富管理市場,向中國富人和機構提供私募基金服務,以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邰蒂
期待科技重塑金融業

FT專欄作家邰蒂:當全世界的央行行長、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們忙著糾結於金融監管的辯論時,他們可能忽視了科技打亂金融業遊戲規則的潛力。

Lex專欄:銀行須儘早應對駭客攻擊

針對銀行的網路攻擊越來越多,銀行需要擔負起保護數據的責任。早做調整適應新局面自會收穫回報,因爲客戶想要的是一個安全的資金存放地。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政策風險

聯博布里斯科、曾錚:中國樓市的關鍵風險不是供求失衡,而在於獲得短期流動性的難易程度。如果大幅收緊金融機構對地產商的流動性供給,會促使房價出現大幅回調。

Lex專欄:阿里巴巴並非高枕無憂

雖然阿里巴巴仍是中國網購市場的主宰,但其手機端活躍用戶人數遠低於騰訊旗下的QQ和WeChat平臺。在一個用戶習慣和忠誠度急速變化的市場,阿里巴巴的地位並不牢固。

銀行間競爭未必造福客戶

FT專欄作家凱:市場的核心問題是,競爭壓力使銀行被迫向客戶提供「免費的」支票賬戶產品。當然,世上沒有免費之說:銀行以支票賬戶爲依託,用其他方式賺錢。

洋速食在中國市場「消化不良」

除了因食品質量醜聞遭受打擊,在華外資速食企業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中國消費者正在經歷觀念轉型,逐漸崛起的本土速食連鎖企業,已經開始搶佔市場空間。

中國過剩儲蓄應投向何處?

滙豐經濟學家隆納•曼、朱日平:中國仍可繼續致力於國內投資,但巔峯時代已經過去,需將目光投向海外。無需遠望。中國可幫助亞洲縮小資金缺口,同時實現自己的政策目標。

零售業
Lex專欄:中國零售業股票魅力減退

看好中國市場需求的樂觀情緒已盛行多年,但中國零售業的相關股票可一點都不便宜。樂購和家樂福等零售商近期在華業績的下滑,都在提醒投資者警惕行業擴張速度。

蘋果
Lex專欄:蘋果股價攀升探因

今年迄今蘋果股價上漲25%,已高出歷史峯值,本益比也達到三年半來的最高點。什麼因素在支撐蘋果股價?iPhone6手機、股息,還是市場的「動物精神」?

VFTT
中國「將成爲全球最大郵輪市場」

全球最大郵輪營運商嘉年華集團總裁唐納德在接受FT影片訪談時稱,公司旗下郵輪品牌在中國銷售強勁,未來將推出更多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郵輪服務項目。

應用
移動應用開始「傍明星」

移動應用開發者們爲了在過度擁擠的應用市場上脫穎而出,開始紛紛借用明星光環。以真人秀明星金•卡戴珊冠名的一款應用在上市頭5天就賺到160萬美元。

Lex專欄:中國應如何支持本土品牌?

從2005年前後開始,中國政府嘗試了新的汽車業監管策略,但其結果卻損害了中國本土品牌的成長。北京若想讓本土品牌成功,可能需要反思其監管思路。

銀行
傳統銀行的數位化機遇

歐美各家銀行正紛紛努力跟隨谷歌、Facebook等科技公司的腳步。具有科技創新優勢的往往是規模較小,或者在金融危機過後被迫重建的銀行。

計程車
中國打車軟體大戰「熄火」

爲了在移動網路時代佔據優勢地位,騰訊和阿里巴巴可謂全線開戰,但以企業付出代價之高、消費者獲利之豐厚而論,沒有哪次價格戰比得上這次打車應用之爭。

海外時尚品牌搶佔中國網購市場

繼GAP、博柏利、ASOS等外國時尚品牌之後,英國的Topshop和Miss Selfridge也宣佈進駐中國線上市場。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但真正做到脫穎而出卻困難重重。

Lex專欄:阿里巴巴的支付寶玄機

一番騰挪之後,阿里巴巴對支付寶的分成模式發生改變,表面看分成比例下降了,但阿里巴巴同時將貸款業務剝離給支付寶母公司,在降低風險的同時還能獲得利潤分成。

機器人
機器人產業的煩惱

從家政服務到超精密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智慧化程度和功用正在飛速提升。行業人士預計:機器人產業雖然還未達到網路產業的水準,但其已經迎來發展臨界點。

麥當勞
Lex專欄:麥當勞的頭等煩惱

忘了中國吧,麥當勞此刻最應擔憂的並非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是最大經濟體美國。雖然供應商食品安全醜聞已造成損失,但美國市場3%的下跌是大得多的威脅。

「票據寶」是下一個「餘額寶」?

網路金融千人會蔡凱龍:「票據寶」讓普通投資者也能享受到票據這一銀行核心業務的相對高收益,但其商業模式、市場規模、使用者經驗都還存在較大侷限性。

中國魚翅消費下滑

根據野生救援協會的報告,廣州魚翅銷量兩年來下滑80%,零售價下跌一半。受訪的餐飲業代表稱,姚明的公益活動提高了消費者的保護意識。

樂尚街
高階家居品的網購熱

設計師系列的家居品成爲網購新熱點。Venini花瓶在網站上比黑褲子更具誘惑力。Yoox新增了家居設計品類別,Kartell.com也一舉成名。

基金業
網路基金已成中國基金業主力

由網路巨擘銷售的貨幣市場基金在中國日漸流行,佔行業總資產份額已達44%。但市場人士擔心,政府的嚴密關注和不斷下滑的收益率,將爲這一「盛世」畫上句號。

莫再輕視中國消費水準

馬修斯國際資本管理公司羅福萬:二季度經濟數據已經證明,長期以來造成中國經濟結構失衡的主因並非是消費水準過低。這一誤區長期掩蓋了一個真相,事實上中國擁有全球最佳的消費故事。

網路
網路時代「出名」的奧祕

FT專欄作家希爾:影響網站搜尋排名的因素包括外部鏈接數量、網站內容豐富程度以及社交分享。但若缺乏傳統行銷手段相配合,較高的搜尋排名也沒有太大價值。

經濟放緩拖累中國零售商

中國經濟不斷放緩,打擊腐敗的行動,以及線上購物的興起,日益蠶食中國某些傳統零售商的盈利,對鞋店和超市等實體商店的銷售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