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在爲自己的未來打拼。在某種程度上,這要求它能夠繼續擔當中國獲取國際資金的管道。在這方面,香港目前依然表現不錯。香港股市是全球基準之一;中國企業藉助它來獲取國際資本。因此,「滬港通」(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的出現有其合理性。
至少從概念上講是如此。國際投資者將能夠經由香港買入部分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公司的股票,也就是A股(但有配額限制)。中國內地投資者將能夠交易部分在港上市的股票。
如此一來,香港就連接上了中國內地規模更大的交易池(今年滬深股市的日均交易額爲200億美元,香港股市則爲80億美元),中國內地也向更自由的資本流動邁出了一小步。但這套機制必須也能造福投資者。通過該機制購買的A股,將由港交所(HKEx)結算機構在中國內地代爲持有。中國內地不承認代理人賬戶背後的所有權。因此,假如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Hong Kong Securities Clearing Company)倒閉,其在中國內地的債權人可能對其代爲持有的資產擁有求償權——儘管這種風險不太可能變成現實,但它仍令「只做多」(long-only)的機構投資者不敢參與進來。對沖基金更適應這種環境,它習慣於使用反映標的資產表現而非所有權的投資工具。
您已閱讀72%(514字),剩餘28%(2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