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宣佈:「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機制,進一步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下午1點多,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即發佈《聯合公告》,將在6個月內推出「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簡稱「滬港通」),當時滬指與恆指雙雙上漲。
滬港通來得無聲無息,但據媒體報導,籌備時間長達兩年,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可能擔心重蹈2007年「港股直通車」的覆轍,政策直到李克強在國際性會議上宣佈以後才面世。滬港通的推出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個實質性步伐,對上海來說,也是自貿區設置以來又一個金融開放的舉措。
滬港通的面世雖讓人驚喜,但並不意外。天津嘗試推出的「港股直通車」即有意人民幣出海,內地投資者通過直通車投資香港股市。其時,中國國內外匯儲備日漸高漲,香港政府建議引導國內資金投資國際資本市場,隨後成爲一種政策選擇。同時,也有國內學者強烈反對,認爲人民幣匯率處於吸引熱錢流入的狀態,此時資本賬戶管制能夠有效的抑制熱錢的大進大出,以防範金融風險;但港股直通車拆除了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的防洪堤壩,使得國內外資本互聯互通,一旦人民幣出現貶值預期,鉅額資本外逃將嚴重危及中國金融穩定。2007年底,時任總理表態無限制推遲這一政策。
您已閱讀21%(545字),剩餘79%(20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