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

Lex專欄:「滬港通」的試金石作用

「滬港通」是中國的一次大手筆改革。在雙向通道中,有多少資金會從香港流入滬市將是關鍵,它將檢測出對內地股票的需求是受到了抑制,還是本身就很疲弱。

把一種產品的價格乘以13億人,曾經讓看漲中國的投資者們興奮不已。當這種興奮退卻時,他們就會轉投股市。他們說,想像一下吧,假如上海A股市場對境外投資者開放會怎樣。將擁有13億客戶的企業的利潤乘以想要的本益比,你就得到了全世界最大的市場。理論上沒錯。但中國是一切理論的「終結者」。中國重啓的滬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的試點,將成爲一個試金石。

中國政府昨日宣佈,新規適用於在滬港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股票和精選藍籌股,每日跨境投資總額度爲235億元人民幣(合38億美元)。對於任何還記得2007年「港股直通車」改革方案的人來說,最新方案都應該很耳熟。2007年時,中國擁有1.3兆美元外匯儲備,人們認爲中國有大量資金需要找到出口。當時滬股相對港股溢價80%。7年後的今天,中國外匯儲備增加了兩倍,人們都擔心中國有太多債務,而港股相對滬股溢價6%。

這一次,中國監管部門推出的改革不再像往常那樣僅僅是在「試水」。從數字來看,這次手筆很大。「滬股通」允許進入滬市的投資總額度爲30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機制2160億美元現有額度的五分之一。就交易量而言,「滬股通」每日允許進入內地股市的13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滬市日均交易量的14%。「港股通」每日允許進入香港股市的10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香港股市日均交易量的五分之一。

您已閱讀68%(565字),剩餘32%(2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