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週,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滬港通展述:國際投資者需遵循中國內地結算規則,在業內引發爭論。不少在港及國際投資者認爲,滬股通(投資A股的機制)並沒有想像中的好,買A股存在諸多限制,還不如通過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機制購買A股。 (QFII機制是當前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最主要管道。)
現時距離滬港通於十月推出已如箭在弦,但是滬港通許多執行細節,卻令香港本地券商及國際投資者對其進度顧慮重重,即使經過8月12日跟上海證券交易所高層會面 (下文簡稱:會議),對滬港通許多細節仍茫無頭緒,擔心無法做好準備工作。
目前業內最清楚的是: 依中國證監會規定,滬股通總額度3000億人民幣、每日額度130億人民幣,港股通總額度2500億人民幣、每日額度105億人民幣。在人民幣資本項目未能完全開放限制下,這對投資資金跨境流動無疑是一種創新的安排。中國政府一系列刺激措施,推動經濟擺脫了上半年的放緩趨勢,這令A股再次吸引到投資者的關注。然而, 此時此刻,或中長線觀之,到底有什會亮點及隱憂會讓在港及國際投資者思考大陸香港互聯互通的價值?
您已閱讀18%(464字),剩餘82%(21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