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

中國迎來二手經濟熱潮

年輕人對二手商品的觀念轉變,再加上消費支出幾十年持續成長所打下的基礎,讓二手商品交易平臺變得炙手可熱。

拆解「消費悖論」

程實、錢智俊:現階段中國消費潛力存在結構上的新舊錯配。當前消費成長乏力是階段性、結構性的,亦將隨著結構桎梏的瓦解而得到顯著改善。

貿易戰將令在華美企面對消費者抵制風險

萬漢姆:中國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一旦美國企業遭到中國消費者的抵制,可能會在未來多年無法走上正軌。

阿里巴巴2019財年營收強勁成長

阿里2019財年營收達3768.4億元人民幣,並預計2020財年營收將增至5000億元人民幣,似乎表明中國消費者仍然活躍。

奢侈品商家瞄準中國年輕消費者

分析師們稱,新富裕起來的年輕女性消費者是中國奢侈品銷售的一大成長動力,對年輕消費者最具吸引力的品牌將表現最佳。

阿里巴巴營收成長放緩

這家中國電商巨擘第三季度營收同比成長41%,這是近三年來的最低增速,原因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購物者變得更加謹慎。

中國經濟放緩給全球商界蒙上陰影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中國消費者預期低迷,給外國品牌成長前景蒙上陰影,他們可能被迫在其他地區尋求成長。

中國汽車銷量28年來首次下滑

汽車總銷量去年下降2.8%,至2810萬輛,是1990年以來首次下降,令人擔憂中國汽車市場30年成長期即將結束。

茅臺酒
分析:政策壓力抑制茅臺收入成長

全球市值最高的烈酒釀造商季度收入成長不及預期,但分析師指出,這反映控制價格的政治壓力,而非需求驟降。

電商
奢侈品集團學會去愛中國電商

許多歐洲品牌一直對與中國電商平臺合作持謹慎態度,歷峯與阿里巴巴的合作表明,奢侈品行業正在克服對中國電商的懷疑。

中國電商爭奪消費者善變的心

中國的消費者基數巨大,但在線零售商陷入激烈競爭,它們想盡各種方式爭取消費者的信任,例如找大V代言、開實體店鋪。

中國消費者向更高階產品升級

對於銷售更高階產品的外國品牌而言,中國消費升級應該是個好訊息。但實際上,中國消費品牌已經比跨國公司更快地適應了這一升級趨勢。

2018年中國消費者信心迎來強勁開局

隨著中國家庭收入水準成長,FT《投資參考》調查消費指數在2018年伊始創下歷史新高。但是信心成長的正面因素,將會在2018年褪色。

數據:「90後」增強中國消費者信心水準

據FT投資參考的最新數據,8月份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歷年來的第二高,而推手正是「90後」的年輕消費者。

消費
中國快消品市場:本土品牌漸佔上風

在中國的日用品市場,國際品牌正被本土企業奪走市場份額,因爲跨國公司很難適應中國市場不斷變化的品味。

硬奢不硬:奢侈品市場充滿「不確定」

唐小唐:英國脫歐,人民幣貶值,都在影響著奢侈品市場。中國的消費力依然重要。旅遊市場則相對穩定。

光棍節
中國政府打擊光棍節商家不端行爲

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約談阿里巴巴、京東和其他幾家中國網路公司,警告他們不要容忍網上商家不端行爲。

光棍節
阿里巴巴擬輸出「光棍節」

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擘已使11月11日的銷售活動成爲中國零售業一個盛大節日。如今,它打算將其推廣至中國境外。

中國遊客撐起安倍經濟學

赴日中國遊客增速超出日本政府最樂觀的預測,其在日消費在過去3年半爲日本首相的經濟復甦計劃提供了支撐。

代購
澳洲代購生意的黃金時代正走向終點

中國實施的海關及跨境電商新規、以及部分奢侈品公司控制供應鏈的意願,正在對一度火爆異常的生意造成打擊。

代購
近距離看「代購」

Doris Zhao的正職是做教育中介,她做代購主要是幫親戚帶些東西,即便如此,做代購也能讓她能用得起香奈兒了。

中國的消費熱點在哪裏?

艾天:中國市場高、低端零售均表現不佳,但看看中端市場,故事可能截然不同,那是消費熱潮正在上演的地方。

中國顧客開始尋覓「小而美」品牌

幾年前,難以想像向中國消費者銷售從未聽說過的品牌。如今,中國消費者銷不想炫耀有錢,而是想顯示品味。

新興經濟體國民儲蓄習慣大不同

在印度、印尼和中國之類的國家,很多家庭存款是爲有備無患。如果這些國家加強社會保障,或將有助於經濟向消費拉動型轉型。

Lex專欄
Lex專欄:澳佳寶該擔心中國「海淘稅」嗎?

澳洲保健品生產商澳佳寶股價去年飆漲470%,本週卻遭受重創,原因是中國出臺的跨境電商稅收新政。但有觀點指出,澳佳寶的產品並不受新稅影響。

中國勞動大軍將爲全球消費貢獻12%

麥肯錫稱,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年消費額將從去年的2.5兆美元升至2030年的6.7兆美元。他們將像西方嬰兒潮一代年富力強時那樣,重塑全球經濟。

光棍節不能證明中國經濟轉型成功

因爲此類促銷活動僅僅鼓勵消費者提前購買,並不是整體零售業的嚴肅衡量指標。一些指標表明,中國消費者並非不受整體經濟放緩的影響,經濟放緩正在阻礙、而不是促進中國的經濟轉型。

如何投資中國消費熱潮?

中國經濟減速,服務業成長卻在加快。然而購買中國公司的股票風險很大。謹慎的投資者可以在不實際投資中國股票的情況下,享受中國成長帶來的收益。

維生素
中國維生素市場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中國投資參考》調查發現,服用維生素等補充劑產品已成爲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跨國品牌要打進這個市場,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馬桶蓋」現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國內製造產能過剩,但中國的中高收入消費者卻紛紛出境購物。與赴日購買馬桶蓋的熱情相比,中國人對在國內消費熱情不高。

Lex專欄:中國市場讓蘋果「更甜」

蘋果公司近幾個季度的成長一大半來自中國。iPhone製造商是在不對產品售價打折的情況下實現銷售成長的,但未來中國高階手機市場的競爭將趨於激烈。

奧利奧
中國特色的奧利奧

奧利奧餅乾昨天在上海度過了100歲生日。爲了討好中國人的味蕾,卡夫對這款經典美國餅乾作了口味上的改造。一些變化很細微,另一些則足以稱得上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