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x專欄

Lex專欄
國內市場失寵,日本酒類集團進軍海外

Lex專欄:日本酒類行業爲傳統行業如何應對國家人口結構挑戰提供了範例。

出版社
「以發論文爲目標」的文化如何令學術出版商獲利?

當今的學術出版商要艱難應對大量僞造論文,同時在論文處理費上持續面臨壓力,但並沒什麼跡象表明投資者認爲這些壓力會危及該行業的利潤率。

信用卡
信用卡發行商股票爲何不受待見?

美國消費者在第一季度使用信用卡的消費總額達到5790億美元,同比成長11%,但這並沒有使發行商的股票脫離折價軌道。

Lex專欄
電動汽車熱推動鋰需求 智利鋰礦國有計劃堪憂

智利總統公佈了鋰礦開採行業的國有化計劃,押注於長期需求將足以留住海外投資者。他需要謹慎行事,以免殺死生金蛋的鵝。

Lex專欄
進軍電動汽車折射富士康核心業務風險

在覈心業務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這家臺灣代工製造集團進軍電動汽車和組件有一定道理。

Lex專欄
諾華/山德士:剝離非專利藥部門將使這家瑞士巨擘與時俱進

諾華計劃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對山德士的戰略評估,研究包括保留該部門在內的所有選擇。十年前「純製藥」公司是少數,但現在又重新流行起來。

房地產
Lex專欄:恆大股票停牌不會是最後一次

世界上負債最多的房地產開發商和它可能出售的一個物業管理部門本週暫停股票交易,可能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股票多次停牌中的第一次。

Lex專欄
Lex專欄:比亞迪半導體IPO被暫停

孤立地看,這沒什麼大不了。監管機構正在調查爲交易充當顧問的機構,而不是發行人。但考慮到背景,投資者有理由不安。

Airbnb
Lex專欄:Airbnb股價偏貴

該住宿出租平臺在上市首日股價達到發行價的兩倍多、最初定價區間的三倍多,似乎表明尋覓便宜股票的投資者應該在家裏歇著。

京東
Lex專欄:京東健康中期前景不錯

京東的醫療保健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時機恰到好處。中國是數字醫療的理想測試平臺。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準備爲優質醫療服務付費。

爲什麼新冠疫情會影響智慧型手機供應?

電子產品讓人們在居家避疫期間能夠工作、娛樂和保持聯繫,但是這類產品高度依賴於南韓和中國,其供應鏈很容易受到疫情影響。

Lex專欄:疫情使中國食品股獲得上漲空間

在豬瘟和冠狀病毒疫情導致1月食品價格上漲逾五分之一的背景下,通常是防禦性選擇的食品股已成爲中國投資者對沖通膨的有效工具。

軟銀
Lex專欄:軟銀能動手中的阿里巴巴股份嗎?

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對孫正義一定很有誘惑力,但那樣做將嚴重損害軟銀的股價。與軟銀相比,阿里巴巴股份纔是下金蛋的鵝。

Lex專欄
Lex專欄:植物肉在中國有機會嗎?

在豬肉價格上漲之際在中國推植物肉,看起來似乎正逢其時,但其實可能錯誤判斷了中國人對植物肉的興趣。

滬倫通
Lex專欄:滬倫通向中國利益傾斜

按照滬倫通規則,中國企業可藉助全球存託憑證在倫敦證交所籌集股本,但國際公司如果要成立中國存託憑證,就必須使用其現有股票。

Lex專欄:「逍遙子」的新使命

馬雲的繼任者張勇必須讓股東放心,阿里巴巴的前景是穩固的。地域擴張將考驗張勇的能力和阿里巴巴商業模式的適應性。

Lex專欄
分析:如何給WeWork估值?

雖然投資者爲其賦予了一種類似科技公司的光環,但WeWork的超高估值仍然有待更合理的詮釋。

人民幣
短線觀點:中國要學會對人民幣匯率放手

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就必須讓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放心地自由買賣,同時中國官員們將需要放手讓市場自行運轉。

電動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

投資者紛紛押注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其實,科技新秀與老牌汽車製造商有可能合作:前者提供核心軟體,後者繼續做資本密集型、低利潤率的業務。

Lex專欄
Lex專欄:中遠押注於航運業觸底反彈

出價63億美元收購香港東方海外的中遠,已躋身於債臺高築的全球航運公司之列。但有跡象表明,船運業週期可能正在扭轉。

Lex專欄
Lex專欄:阿里巴巴沒讓股東失望

馬雲是一位常常超預期兌現的老闆。阿里巴巴自由現金流強健,且成長迅速,很可能將向股東派發更多現金股息。

Lex專欄
Lex專欄:海航不停收購之謎

近期悄悄買入德意志銀行9.9%股份的海航, 2008年以來動用425億美元進行了67筆收購,是否有邏輯可言?

Lex專欄:淘寶如何擺脫「惡名」困擾?

阿里巴巴稱,美國再次將淘寶列入「惡名市場」黑名單有政治動機。即便如此,反對假貨仍然是站得住腳的。

Lex專欄
Lex專欄:澳佳寶該擔心中國「海淘稅」嗎?

澳洲保健品生產商澳佳寶股價去年飆漲470%,本週卻遭受重創,原因是中國出臺的跨境電商稅收新政。但有觀點指出,澳佳寶的產品並不受新稅影響。

Lex專欄
Lex專欄:WeWork真的物有所值?

紐約辦公空間租賃企業WeWork的估值在最新一輪融資之後達到160億美元,投資者包括來自中國的弘毅投資和聯想控股。和其他未上市的新創企業類似,這筆交易的泡沫也不小。

Lex專欄
Lex專欄:「混合鐵礦石」的邏輯

巴西淡水河谷和澳洲福蒂斯丘擬向中國銷售兩家混合的鐵礦石,這在行銷方面挺合理,但是淡水河谷入股澳洲同行的計劃則不那麼合乎邏輯。

Lex專欄:Salesforce的口才

這家企業軟體公司在季度業績報告中吹噓「頂線和底線卓越」。如果你期望看到利潤,你會失望。該公司第四季度淨虧損2500萬美元。

Lex專欄
Lex專欄:可樂瓶裝公司該怎麼花錢

在英國上市的可口可樂希臘瓶裝公司CCH上週發佈良好業績。過去5年該公司自由現金流每年平均達3.9億歐元。CCH應提高股息,還是藉助收購實現進一步成長?

Lex專欄
Lex專欄:春節黃金週釋放樂觀信號

從中國春節長假期間的零售和餐飲銷售額、影院票房、景點人氣等指標來看,中國經濟的某些領域表現不錯。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表態也安撫了市場。

Lex專欄:H股的困境

近期對於中國收緊資本管制的呼聲越來越大。但對於H股而言,資本管制並沒有什麼幫助,不僅因爲資本可以自由撤出香港,也因爲H股上市公司大多代表中國的舊經濟。

Lex專欄
“iPhone盛世」將終結?

Lex專欄:2011年喬布斯去世的時候,iPhone銷量還在翻番地成長。幾乎可以肯定,他的繼任者蒂姆•庫克將在任期內眼看著這股持續成長勢頭終結。

Lex專欄
Lex專欄:復星的「方舟」可靠嗎?

預測下雨無濟於事,建造方舟才重要——在香港上市的復星國際令人想起巴菲特的這個法則。隨著董事長郭廣昌繼續失聯,該集團依靠大量收購建造的「方舟」將面臨考驗。

Lex專欄
Lex專欄:中國房地產業前景向好

10月數據顯示中國全國平均房價已企穩。隨著商品房銷售面積開始快速成長,庫存問題看上去不那麼令人擔憂了。

Lex專欄
Lex專欄:中國不再是亮點

中國成長放緩本身不是一個巨大意外。中國股市暴跌的連鎖反應已蔓延到全球,包括美國。考慮到許多美國企業在受益於中國成長的同時一直不願投資,這或許是咎由自取。

Lex專欄
Lex專欄:中國地產商積極籌資

隨著中國樓市長期成長放緩,週期性因素開始發揮作用。新資本將使企業繼續搶佔份額,等著下一輪上揚到來。也許這就是爲什麼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華潤置業要從市場籌資。

Lex專欄
Lex專欄:「絲路」概念股還能漲多久?

在「一帶一路」規劃的帶動下,基建企業股價在中國股市整體飆漲的情況下依然能跑贏大盤。考慮到潛在市場的規模,這一板塊的漲勢暫時還不會「脫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