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Lex專欄:中國不再是亮點

中國成長放緩本身不是一個巨大意外。中國股市暴跌的連鎖反應已蔓延到全球,包括美國。考慮到許多美國企業在受益於中國成長的同時一直不願投資,這或許是咎由自取。

住在玻璃房子裏的人不妨考慮投資於強度更大的窗戶。中國對當今世界很大一部分經濟低迷負有責任。儘管官方報告的增速達到7%,但中國經濟正在放緩;它已成爲一個負累。相比之下,美國第二季度經濟環比成長估計達到2.3%——不那麼誘人,但至少在加速。

中國成長放緩不是一個巨大的意外。當局正在試圖重新平衡經濟,使其從投資和出口拉動型轉向在更大程度上由消費者拉動的模式。然而,近期的數據令人懷疑中國能否實現其目標。上週五,財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47.1,不僅是連續第三個月下跌,而且跌幅超過預期。工廠產出、新訂單和庫存均顯示出惡化趨勢,且惡化速度超過兩年低點的7月份。同樣令人擔憂的是,高德納(Gartner)表示,中國市場智慧型手機銷量出現有記錄以來首次下滑。

此外,國家以救市措施重振散戶投資者熱情的嘗試,削弱了各方對中央政府能力的信念。由此產生的連鎖效應已經蔓延至中國連連暴跌的股市(中國股指仍在今年迄今少數有所上漲的主要指數之列)之外。上週,一股接一股拋售巨浪席捲全球新興市場。最後就連美國也被捲入。

您已閱讀62%(448字),剩餘38%(2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