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拆解「消費悖論」

程實、錢智俊:現階段中國消費潛力存在結構上的新舊錯配。當前消費成長乏力是階段性、結構性的,亦將隨著結構桎梏的瓦解而得到顯著改善。

「斂秦煙,收楚霧,熨江流。」近年來,隨著外部風險壓力持續上升,消費作爲中國經濟的內生成長主引擎,亟待發揮更爲重要的貢獻。但是,2019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卻遭遇了令人費解的「消費悖論」。一方面,在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居民消費潛力卻未能兌現爲消費支出的強勁成長。另一方面,消費意願與儲蓄意願的「蹺蹺板」關係不復存在,兩者出現了罕見的同步上升。

通過拆解「消費悖論」,我們認爲,中國消費潛力存在結構上的新舊錯配。當前中國消費升級的重心正在迅速下沉,而零售業態、供給結構、配套環境等要素卻尚未適應這一變化,導致消費新潛力未能充分釋放,而舊動力卻過快消退,限制了消費引擎總體發力。由此,當前消費成長乏力是階段性、結構性的,亦將隨著結構桎梏的瓦解而得到顯著改善。下半年,隨著針對性政策的推出以及市場自身的積極轉型,消費成長中樞有望溫和抬升,成爲「穩成長」新基石。

中國經濟遇上「消費悖論」

您已閱讀14%(396字),剩餘86%(23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