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wei zheng
在清史上的「今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維錚:乾隆以後,滿清還有五世六帝,均稱「今聖」。除了堅持腐敗專制而將帝國引向沒落的嘉道父子有無「聖心」尚有爭議之外,其他四帝稱「今聖」,早爲盡人皆知的騙局。

「於事無所不通渭之聖」,出自《尚書•洪範》僞孔傳的這個界定,起初只是漢魏經學家的自我期許,也涵泳著亂世哲人對君主或執政的人品才能的一種期待。中世紀諸王朝的真假儒者,愈愛念叨「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愈是反證他們沒有盼到這樣的「今聖」,即活著的聖王。表徵就是在位的昏君、僭主,以及覬覦帝位的野心家,甚至明末魏忠賢那樣的「權閹」,無不好稱「今聖」。

您已閱讀10%(171字),剩餘90%(15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重讀近代史

朱維錚,1936年出生,江蘇無錫人。復旦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專門史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史、中國經學史、中國史學史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曾主持編輯《中國文化研究集刊》、《中國文化史叢書》、《中國近代學術名著叢書》等。 1987年以來先後應邀至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印地安納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海德堡大學、哥廷根大學、南韓高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擔任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著作有《走出中世紀》、《音調未定的傳統》、《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維新舊夢錄——戊戌前百年中國的「自改革」運動》(與龍應臺合作)、《壺裏春秋》、《中國經學史十講》和《孔子思想體系》(合作)等。

相關文章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