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

房地產
深圳最嚴調控:房地產還是支柱麼?

周浩:房地產市場對於宏觀經濟十分關鍵,但已不再是經濟支柱;我們短期可以忽視租售比,但房地產投資已失去經濟意義。

房地產
中國房地產調控必須祭出重拳

蘇培科:爲了避免房價失控在中國帶來社會災難,在房地產市場深度反腐和建立中國不動產大資料庫迫在眉睫。

房地產
中國房市「雙限」的經驗教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盧鋒:刺激與貨幣超常擴張推動房價快速飆升,政府不得不訴諸調控乃至強行限購。房價泡沫並非市場失靈,而是貨幣信用過度擴張產物。

三中全會或讓投資者失望

FT中文網編輯馮濤:從李克強總理的最新表態可以看出,本屆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思路雖有微調,但沒有根本轉變。有鑑於此,投資者不必對三中全會寄予過高期望。

房地產
「京七條」暗示中國樓市調控新思路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尹中立:北京市出臺房地產「京七條」,標誌着新一屆政府首次打破對樓市調控的緘默。與過往相比,最新調控將重點從「調需求」轉向「調供給」。

法國
統制主義,天降殺機?

法國政府爲什麼要阻止Yahoo對Dailymotion的收購?法國的經濟模式與英美有何不同?答案就是歷史悠久的「統制主義」,它甚至可以追溯到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柯爾貝兒。FT巴黎社長Hugh Carnegy失望地指出,今天的統制主義不僅不斷氣,而且還有了些新的內容。

房價
投機剛需在,房價難穩定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房價越調越高已成爲房地產調控「新常態」。中國樓市「剛需」何在?這也許來自投資和投機的需求,而非安居樂業的消費性需求。

蘋果事件與政府之手

FT中文網投資與財富管理編輯馮濤:蘋果事件讓人們再次看到中國政府的強大。但一個強大的政府,若有一隻停不住的手,總是試圖作用於資本市場,就很讓人擔心。

智庫
中國樓市調控政策變化的節點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陷入進退兩難的僵局之中,房地產調控政策短期內難以轉向。明年3月左右可能成爲房地產調控政策變化的節點。

中國房地產調控步入誤區

FT中文網從今日始推出專題,評估「史上最嚴厲」的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效果。專欄作家沈建光認爲,該政策推出兩年後,效果平平,中國政府有必要認真反思。

房地產
Lex專欄:綠城「釣到」九龍倉

作爲中國房地產開發行業內資產狀況最弱的公司之一,綠城竟然獲得了九龍倉這樣實力雄厚的香港開發商的增持。原因很簡單:綠城地產儲備可觀,而資產狀況窘迫。

房地產
調控:難作爲的十八般兵器

藍房網總經理袁希:持續8年以來的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被詬病的最多的是實際效果,越限越漲,越限越調,限購令下「空調」不斷。

房地產
Lex專欄:中國地產調控三心二意

雖然中國政府採取了種種措施——比如提高利率,收緊貸款和稅收政策,以及諸多城市出臺的限購令——希望讓老百姓買得起房,但政府並非真的希望房價下跌。

資金鍊繃緊之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房地產調控漸顯半路回頭之勢。雖然調控仍在進行,行政命令叢集,但房地產企業緊崩的資金鍊卻在鬆動調控政策的基石。

智庫
央企越強,宏觀調控越難

安邦諮詢:中國政府做強做大央企,一是爲了增大國有資產,二是想通過央企保持對經濟的調控能力。但在我們看來,強大的央企必然會根據自己的利益去影響政策。

房價
中國房價調控未治本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倪金節:中國過去8年出臺了40多箇中央級房地產調控政策,房價照樣居高不下。這說明房地產調控並未觸及支撐房價泡沫的根本。

中國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陷阱

中國二線城市發展比北京和上海快,居民對收入更樂觀,更有可能購買大件商品。那麼房地產投資者應該進軍二線城市?不。投資銀行瑞信認爲這是一個價值陷阱。

中國經濟:調控尚不到位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國上調準備金率和成品油價格利大於弊,但如此糾正經濟失衡還遠遠不夠。決策者在加息和漲價的同時,應當讓社會更公正地分享其收益。

爲何中國樓市不會崩盤

在中國,買房已經成爲一種「全民愛好」。儘管中國政府出臺了十分嚴厲的抑制房地產需求和價格的舉措,然而幾乎沒有中國人認爲,房地產市場有絲毫崩盤的可能。

房地產
被樓市調控所歧視的外地人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石述思:北京戶口的含金量在車市、樓市的調控中熠熠生輝。限購所帶來的潛在後果是,公民社會向身份社會急速逆轉。

限購恐將催漲三四線城市房價

信孚研究院研究員童大煥:數十個城市的限購令對房屋供需結構造成了雙重打壓。在一二線城市,這可能會導致房租飆升,而在三四線城市,泡沫恐會越吹越大。

中國
樓市調控「一條道走到黑」?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袁希:最新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二套房首付提高到6成,限購範圍提高,加強稅收監管。但無視高房價背後真正原因的又一次調控,又有多少勝算?

Lex專欄:準備金率與中國房價

中國又一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能否抑制房價?不一定。事實上,每一次上調都會有悖常理地刺激房地產市場,因爲它意味著官方在發出保證——利率不會大幅上調。

Lex專欄:中國取消貸款額度=市場化改革?

中國政府似乎將以一系列更爲「鋒利」的微觀工具,來取代先前較爲「粗鈍」的宏觀工具,這種針對性更強的動態體系是一種進步,但未必能提高資金配置的效率。

如何解讀中國地產商成績單?

儘管遭遇今年4月以來的嚴峻調控,中國房地產業仍交出了頗爲亮眼的成績單,其中萬科和恆大分奪前三季度銷售金額與銷售面積冠軍。

房價
房地產調控還有啥招?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袁希:中國新一輪房價調控措施趕在國慶長假前出臺,再次證明:房市不是經濟問題,全國範圍內的房價開始要問責各地方政府的官帽子。

亞洲各國紛紛給樓市降溫

新加坡、澳洲、中國及香港地區政府紛紛出臺措施冷卻房地產市場。中國的措施看上去最爲強硬,且分析師預計在中國樓價出現明顯下跌之前不會改變。

財政「自動穩定器」爲何失效?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陳建奇:當公共財政體系完備時,財政收支變化往往能夠幫助「熨平」宏觀經濟波動。但中國政府過多介入生產投資,導致這個調節機制失效。

房價
任志強、潘石屹議中國房市新政

任志強、潘石屹在週四一次午餐會上,討論了中國最新一輪樓市調控給房價和地產商帶來的影響。兩位都認爲房價年底前將會下跌,但對中長期走勢則持不同意見。

今日視點:中國地產業或將面臨整合

Mergermarket:中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爲樓市降溫措施正在發揮效應,但可能導致許多小型開發商將因缺少資金而被迫變賣資產,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

中國樓市:躲過末日?

所有預言末日即將降臨中國樓市的喧囂,該歇歇了。迄今尚未有跡象表明,會出現那種可能導致投資銳減的房價暴跌。但成交量的快速下跌不可忽視。

樓市調控仍是「空中樓閣」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沈曉傑:史上最嚴厲的中國房市調控百日後,房價仍在上漲。我認爲癥結在於,掌管實際權力運作的官僚階層,出於既得利益,正在抵制調控的具體落實。

中國房地產投資短期難降溫

中金公司研究部哈繼銘等:中國房地產新政在4月推出後,一線城市土地拍賣量回落不明顯,是因爲房地產企業資金充沛。樓市何時降價,將取決於這些企業的財政狀況。

房產稅:南韓帶給中國的啓示

金宰賢(南韓):是否應當通過徵收房產稅抑制房價,眼下在中國成爲熱議的焦點。從2005年開始徵收「綜合不動產稅」的南韓,也許可以給中國提供一些經驗。

中國5月出口飆升「只是暫時現象」

中金公司點評中國5月貿易數據時表示,出口飆升反映的是先前兩月的訂單反彈,而出口成長在下半年將顯著回落。房地產調控對內需的影響已逐步顯現,下半年成長面臨下行壓力。

中國樓市調控恐被「架空」

標誌着此輪樓市調控高潮的「國十條」出臺近一個月後,中國房價不降反升。究其原因,是最高層力推的這一輪調控,正在遭遇地方政府和執行部門的「軟磨硬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