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

「忍不住者」與「忍住者」:中國人的維權困境

林原:公衆固然能看到少數被侵害者維權成功的案例,但大量維權不成功的事例被掩蓋在重重黑幕之中。

特斯拉
特斯拉挨中國官媒批評後道歉

特斯拉在上海車展遭遇維權抗議,其回應態度遭到中國官方媒體批評,特斯拉隨即發表道歉聲明並表示會配合政府部門的調查。

ESG投資者挑戰科技巨擘不當行爲

邰蒂:ESG投資者正在就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問題,向科技巨擘的不當行爲發起挑戰,要求其作出改革。

日本職場女性甩掉高跟鞋

#KuToo運動突顯了日本員工越來越敢於對各種職場問題發聲,反映出日本職場正經歷深刻變化,其背後原因之一是勞動力短缺。

誰是弱勢羣體?

楊麗君:在法律失去公正性、政府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在權力和資本面前,任何一個社會羣體都會成爲弱勢羣體。

原住民及在地公民組織不可缺位——反思都江堰保衛戰

笑蜀:既無體制內製約,又無原住民自治、沒有在地公民組織自發地起作用,要遏制社會的大面積潰敗是不可能的事。

法律
吳淦(「超級低俗屠夫」)案中的法律問題

張千帆:照理說,罪名越大,公權濫用的風險與後果也越嚴重,國家機器也理應更加謹慎,但是現實卻恰好相反。

維權
維權人士調查伊凡卡在華供應商時被拘留

據中國勞工觀察表示,該組織僱傭的調查員因暗訪伊凡卡•川普品牌中國代工鞋廠被警方拘留,面臨非法監視的指控,另有兩人失蹤。

中國非公開審判維權律師以儆效尤

中國以一連串對律師的非公開審判,警告本國獨立的法律維權人士在今年這個政治敏感年份要規矩點。

168名中國律師公開反對律所管理新規

這一新規禁止律師在網上或以抗議的形式爲當事人組織聲援,令律師們在涉及社會不公正的案件時無法求助於輿論和媒體。

廣東多名勞工維權人士被判刑

番禺打工族服務部多名社運人士被控聚衆擾亂社會秩序及挪用資金,分別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半至三年,緩期執行。

維權律師夏霖被判12年監禁

法院以詐騙罪名判處夏霖12年有期徒刑。夏霖的辯護律師丁錫奎說,他的當事人在法庭上申訴無罪,將提起上訴。

烏坎
中國警方拘留烏坎十幾名村民

警方發佈的一份聲明稱,他們逮捕了那些「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或者阻攔村內漁民出海打漁的人員。

法治
中國打壓維權律師的歷史根源

韓飛龍:當今中國對法律的態度可以追溯到秦始皇。他依靠法令統治國家,對以德治國的儒家思想不屑一顧,臣民沒有辯護權。

維權律師周世鋒被判7年徒刑

人權組織「大赦國際」表示,另有14名維權律師和社運人士仍在等候審判,其中10人面臨與國家安全有關的指控。

萬科之爭揭開股東維權新篇章

在發達國家股市中,股東資本必然伴隨股東維權行動。中國的股東通常樂於與管理層保持一致,但新篇章正在揭開。

中國非異性戀者維權案件引發關注

長沙法院將審理中國首例同性婚姻案,貴陽勞動仲裁委員會受理了跨性別者就業歧視案。維權人士表示,這些案件也許無法在庭上勝訴,但將贏得公衆輿論支持。

從王寶強一條微網誌談起

白天:遺憾的是,我們不都是網路大V王寶強,在網路世界的吶喊,很快就會湮滅在鋪天蓋地的重新整理裏,而現實世界的維權又帶著危險的味道。

工會
中國不應視公民社會組織爲威脅

傅青山、何宜倫、孔傑榮:中國政府如真要改善勞資關係,就應該要求工會向非政府組織學習。對維權者進行騷擾、羞辱和關押,只會導致更嚴重的無法狀態和衝突。

「死磕派」有無第三條道路?

FT中文網撰稿人陳振鐸:除極少數英雄外,大多數是普通人。中國是要繼續建構一種類似於美式社會運動的方式去推動社會進步,還是再審慎些,看看有無第三條道路?

浦志強
中國律師浦志強出庭受審

現年50歲的浦志強面臨的是煽動民族仇恨罪和尋釁滋事罪兩項指控。由於激進的做事方式,他和其他觀點類似的維權律師往往被稱爲「死磕黨」。

憲政
中國的「大統戰」應迴歸人民主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笑蜀:目前中共針對黨外人士的「大統戰」,仍伴隨著知識分子被抓,仍未走出維穩怪圈,與其如此,不如回到2010年提出的「權爲民所賦」。

農民工
中國農民工的艱辛維權路

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供應逐漸枯竭,中國農民工相對於僱主的地位大幅上升。這導致了勞資糾紛數量激增,但在糾紛的過程中,一些人發現自己陷入了涉嫌「擾亂社會秩序」的困境。

維權
一位中國律師被捕引發的漣漪效應

自由之家資深研究員莎拉•庫克:中國律師浦志強今夏面臨審判,很可能因言獲罪。嚴懲一位始終在中國現有政治和法律框架下行事的律師,會發出令人不寒而慄的信號。

數位化
數字「工人階級團結起來」

群眾外包工作者獨立承接簡單但需要人類判斷力的在線數據工作。各自爲戰的他們,正嘗試建立一種數字版互助和團結機制,爭取更好待遇。

白領或成中國工運推動力量

勞資糾紛在中國用工企業中變得越來越常見,即使最大型的跨國企業也無法倖免。更重要的是,白領羣體很可能成爲下一波中國工運潮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中國一法院判處11名工人有罪

這些工人因勞資糾紛被判處「擾亂公共秩序罪」,顯示這項曾經用來打壓法律維權和憲法改革人士的罪名,正被用於壓制中國南方近來頻頻出現的工人維權運動。

吳貴軍
吳貴軍案突顯民間勞工維權活力

勞工維權人士吳貴軍的首日庭審,標誌着民間勞工維權者組織的一個小小的勝利。從影響力上看,這類民間組織已經超越了官方認可的中華全國總工會。

管理
不應趕走維權投資者

FT專欄作家希爾:應該給維權投資者留下空間,因爲有不同風格的維權主義。不能僅僅因爲少數人喜歡挑刺,就把所有的維權主義者拒之門外。

媒體札記:陳寶成這一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記者陳寶成抗拆之事不出意外成爲公共話題,而在這個民衆權利意識爆發的年代,有網路媒體主動爲公權力辯解,卻是另一個看點。

環境維權引發中國動盪

《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副總編劉鑑強:過去五年中國大規模羣體性騷亂,大部分與環境維權有關。因環境汙染導致的傷害與恐懼,已成爲中國社會動盪的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