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

「掃地僧迷思」,應適可而止

劉遠舉:公衆對「韋神」的追捧,不是中國社會對知識、專業的推崇,恰好相反,這波造神的本質是反智、反專業的。

精英
他們都是誰?——各國經濟精英畫像

庫柏:各國的經濟精英都是如何誕生的?美國與中國的精英有什麼差別?新的「全球精英資料庫」爲我們提供了迄今最完善的可用於比較的數據。

「一帶一路百人百訪」——托馬斯•卡薩斯教授談中國經濟

王英良:卡薩斯受訪認爲,中國經濟發展與精英體系的價值創造商業模式密切相關。中國精英是價值創造者,這是解釋中國經濟高成長的最重要因素。

達佛斯
愛說漂亮話的全球精英

福魯哈爾:儘管過去幾十年裏達佛斯人大談特談「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然而這個世界的狀況並沒有改善。

教育
精英體制爲何失靈?

福魯哈爾:三本新書剖析了現代精英體制的弊端,讚頌在抗疫期間被證明不可或缺的基本藍領技能。

從伊凡卡的不接地氣說起

盧斯:許多美國富二代都誤把繼承的遺產當做一種執照,以爲自己可以教訓沒那麼幸運的人羣,川普的女兒和他們沒什麼區別。

中產
不要忽視民粹主義背後的中產階級支持者

庫柏:在大多數發達國家,民粹主義與其說是一場工人階級的反抗,不如說是一場中產階級的內鬥。數據揭示了民粹主義的中產階級屬性。

教育
富豪捐贈正在左右精英大學

馬斯特斯:捐贈的資金大多集中在已經得到了良好的資助且服務於精英的大學。這種捐贈經常會加劇而非緩解不平等的情況。

教育
《特權窮人》:精英大學中的貧困生

《特權窮人》一書描繪了「雙重劣勢者」與「特權窮人」的心酸大學生活,也讓人一瞥極富和中產學生的狀況。

被企業精英忽視的去全球化博弈

福魯哈爾:美國國內正圍繞民族主義經濟議程豎立起一種極右翼/極左翼的共識:讓美國企業將更多資本、工作和智慧財產留在國內。

美國
誰丟掉了「我們」的美國

沃爾夫:是美國精英,特別是共和黨精英。川普是億萬富翁爲減稅付出的代價。他們播撒了風;全世界正在收穫旋風。

川普「深層政府」指控助長陰謀論

拉赫曼:「深層政府」的說法可能不實,但它仍很重要,因它揭示了在總統本人的煽動下,陰謀論已進入美國主流政治討論。

俄羅斯
普丁開始培養接班梯隊

將要再執政6年的普丁已經開始展望「後普丁時代」,包括提拔和重用年輕技術官僚,讓俄羅斯爲最終的政治過渡做好準備。

祖克柏
祖克柏的誤區

盧斯:祖克柏是當今時代最成功的套利者之一,但他的言論聽上去像是一位聖公會牧師。

政治
專家如何重獲大眾的信任?

庫柏:我們永遠需要專家,因爲大多數人幾乎什麼都不懂。這是必然的——冰箱的工作原理尚且很複雜,更別說經濟或氣候問題了。

精英
誰是文化精英?

庫柏:請想像地球上幾乎任何一座大城市的一間咖啡店,裏面滿是穿著入時、身形健美的人,在喝著5美元一杯的咖啡。

「達佛斯人」不行了?

沃爾夫:我認爲,如今勢頭上升的思想簡單的民粹主義,不久之後就將被證明比達佛斯精英的狂妄自大要糟糕得多。

中國精英如何看川普?

貝淡寧:只有22%的中國民衆對川普抱有好感,但令人驚訝的是,一些中國精英卻青睞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英國退歐給美國的六點教訓

邰蒂:英國退歐公投對美國總統大選最重要的一條教訓是:民主是不可預測的,尤其當社會兩極分化不斷加深時。

精英該如何面對民怨?

沃爾夫:面對西方民衆的不滿,川普等民粹主義者拿出了簡單但錯誤的解決方案,如果執政精英繼續對此束手無策,他們將很快被掃地出門。

一場英國「私校精英」間的內鬥

庫柏:英國退歐不單是一場反精英運動,也是一場精英領導的反精英運動,是一羣私校男生對另一羣私校男生髮動的政變。

精英
精英更應警惕患上抑鬱症

FT專欄作家加普:有些成功人士一路接受精英教育,在職場上也成就斐然,因而從未遭遇過嚴重挫折。中年之後再遭遇挫折的打擊是巨大的。

川普
如何抵禦右翼民粹主義?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川普的危險,在於他不懂、或者假裝不懂美國成功的根基是什麼。若想擊敗右翼民粹主義,我們必須提供替代解決方案。對此,貪婪、無能且不負責任的精英們,應當認真反思自己的糟糕表現。

美國精英統治踏上末路

FT專欄作家盧斯:美國的精英太過醉心於自戀,他們分裂成兩個集團——一個自稱民主黨,另一個自稱共和黨。他們是同一塊劣質硬幣的兩面,這樣下去遲早會出事。

世界難以擺脫「川普烙印」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川普的競選已經改變了美國和全球政治,而且他會在今後六個月的選戰中打下更深的烙印。抵制全球化、民族主義、反穆斯林、反精英和反主串流媒體,這些曾經的邊緣理念如今已進入政治主流。就算川普輸掉選舉,它們也不會消失。

富豪
精英教育與輟學富豪

中斷學業並創業成功的富豪傳奇,總會引發人們對於高等教育的質疑和困惑。有人認爲,校園不是理解世界的唯一方式;有人則相信,大學教育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精英
「慢時代」的中國需要精英的擔當

雲南民族大學王恩學:中國精英需要再造,需要塑造大批以天下爲己任的、有公共意識和責任的精英羣體。傳統計程車大夫階層或許無須重建,但傳統的「士精神」卻必須紮實培育。

精英
精英不能漠視大眾利益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西方民主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針對精英階層的叛逆已經全面展開。個人經濟自由可能造成巨大的不平等,這使民主理念的現實意義空心化。如果精英與大眾之間的鴻溝無法彌合,選民將轉向局外人來清理體系。

失敗者的反擊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失敗者也是有投票權的,這就是民主的含義,而且也理應如此。如果失敗者覺得自己受到了十足的欺騙和羞辱,就會把票投給川普、勒龐和法拉吉等民粹主義者。這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政客
英國的「溫布爾登化」

FT專欄作家庫柏:如今英國公共部門與商界和體育界一樣,開始「溫布爾登化」,即從海外延攬人才,尤其是從英國的前白人殖民地那裏延攬政治家。

精英
「牛橋」白人男性的自白

FT專欄作家庫柏:我們這些牛津、劍橋畢業的男人現在開始接納「牛橋」女。我們只有在她們做出生孩子的錯誤決定時,纔會在職業上將她們踢出局。

精英
社會地位由家族遺傳決定?

FT專欄作家邰蒂:如果精英地位可以延續很多代人,這與DNA關係不大,而是更多在於我們不經意間從父母那裏遺傳的微妙文化模式和認知地圖。

精英
高學歷移民應受歡迎

FT專欄作家加普:舊金山的老居民抗議谷歌等科技公司吸引來大量技術移民,抬高了當地的房價。但他們忽視了這些精英移民帶來的巨大利益。

虎媽
虎媽和伊頓公學的啓示

FT專欄作家凱拉韋:虎媽蔡美兒在新書中提到成功三要素是優越感、不安全感和自控力,這可以解釋爲何越來越多的伊頓公學畢業生成就平平。

一戰
精英失敗危及世界未來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一百年前歐洲精英的失敗導致了一戰,那場大災難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當代西方精英的失敗則導致了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如果精英們繼續失敗,憤怒的民粹主義者便會興起,最後,怒潮可能會吞噬我們所有人。

精英
那些幸福的普通人

FT中文網撰稿人陶太:美國有大把幸福的普通人。而中國人拼命把孩子推向前臺,生怕不能躋身精英階層而失去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