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

教育
誰能攔住新一代虎爸虎媽?

李維士:中國政府正在整頓補教行業,希望通過減輕課外輔導的經濟負擔來提振出生率。但中國的家長們可能不會買賬。

美國
蔡美兒和美國精英體制的大小謊言

盧斯:輿論對蔡美兒事件的反應,是因爲該事件恰好印證了他們認爲美國精英體制被做了手腳的看法。

教育
「虎媽」蔡美兒談「美國華人」身份

劉裘蒂:蔡美兒認爲自己是美國華人,兼具兩國文化特徵。她說,作爲外來人會痛苦,但擁抱這個經歷,能得到更多力量。

我是如何當媽的?

凱拉韋:阿倫茨致女兒公開信博得一片稱讚,我卻納悶,同樣是白人職業女性,我倆對爲母之道的看法竟如此不同。

探討「中華性」的美劇

FT駐上海記者華德米爾:美國廣播公司最近在在黃金時段播出《菜鳥新移民》,描述了一個臺灣移民家庭在追逐美國夢時遇到的文化衝擊。

教育
中國「貓爸」軟實力悄然超「虎媽」

中國「虎媽」聞名世界,當然世界各國的父母在養育第一個孩子時都有這種傾向,但似乎80後的中國父母已開始反思,並意識到對幼兒而言,早早開始填鴨式高考教育並不再是好主意。

教育
「虎媽」,英國也有!

FT中文網撰稿人何越:如果「虎」指的是嚴格,英國也有很多虎媽。中國虎媽虎學業,英國虎媽虎做人。媽媽虎不虎,看看孩子的餐桌禮儀就知道了。

學習
我們爲何而工作?

總有人告訴歐美的孩子,「勤奮的中國和南韓孩子未來會跟我們搶飯喫」,他們塑造了工作狂似的亞洲文化的凶殘形象。然而,這也許只是個幻覺,勤奮工作其實並非「亞洲文化」,它背後的經濟和社會因素纔是更值得注意的。

虎媽
虎媽和伊頓公學的啓示

FT專欄作家凱拉韋:虎媽蔡美兒在新書中提到成功三要素是優越感、不安全感和自控力,這可以解釋爲何越來越多的伊頓公學畢業生成就平平。

樂尚街
英國「虎媽」的名校情結

爲了讓孩子進入貴族學校,英國「虎媽」Laura可謂費盡心機:她約學校老師喫飯、裝成警察討好校長、還試圖接近當地名流,以獲得推薦。

教育
在美國當虎媽

FT中文網撰稿人艾若誠:大多數中國家長在美國實踐的嚴格教育並不比虎媽蔡美兒差多少。中國人到美國留學就業安家的,大多早早給孩子加壓。

默多克
默多克的危機管理

FT撰稿人布勞頓:默多克父子接受質詢時的回答,有時就像在上MBA課程。對於管理行家而言,這可是不可錯失的機會。

「熊貓爸爸」又來了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殷紫:「熊貓爸爸」從男性角度出發,認爲媽媽們總是很有秩序,講究細節;而爸爸們能夠忍受亂七八糟,更能着眼於大方向。

虎媽
虎媽沒說的育兒法則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小白:她一定還有其他育兒法則,只是不那麼聳人聽聞、不那麼吸引眼球,她把它們隱藏了,而那些卻是育兒的重要部分。

虎媽
「虎媽」啓示錄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小芭:西方人重視孩子的自尊和獨立,中國父母更願意幫助孩子成長,希望先有成功再有尊重。這說不上孰優孰劣。

虎媽
哪一種育兒經更優越?

《旗幟週刊》高級編輯考德威爾:美國的教育文化是圍繞著如何增強孩子自尊心展開的,但美籍華裔母親蔡美兒卻認爲,中國式的教育方法是:對成績不佳的孩子嚴厲斥責和懲罰,令其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