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

「虎媽」啓示錄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小芭:西方人重視孩子的自尊和獨立,中國父母更願意幫助孩子成長,希望先有成功再有尊重。這說不上孰優孰劣。

「虎媽」蔡美兒和她的育兒方式在地球兩端都引發熱議,並非偶然。教育本就是個普世話題,不管美國中國、白人黑人黃種人,有孩子的家庭都會關注。更何況,從《虎媽戰歌》這本書推出的前前後後來看,出版商更是期待並且參與策劃了這一場討論熱潮。

書是在中、美同時上架出售的(據說還有德、英等國,具體幾國不詳),推出的時間點明顯利用了胡錦濤訪美這一熱門事件,而且在書即將上市之前,《華爾街日報》就刊登了一段比較極端的書摘(包括虎媽不許女兒在外過夜;不許參加玩伴聚會;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不能低於「A」;每天都要練習鋼琴和小提琴……),並且起了一個頗具挑釁意味的標題——《中國媽媽爲何更勝一籌/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雖然蔡美爾只是個華裔或者說ABC,雖然書中一開頭就說了所謂「中國媽媽」只是一個寬泛意義上的稱呼,只是指一種相對於美式「放養」教育的嚴格的「圈養」教育方式,但是那種把東西文化對立起來的意圖還是很明顯,在「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的今天,美國人一看書名「戰歌」就武裝起抵抗的盔甲並且引發起「亡國」之類的爭論也就不出意外了。是的,從書名到作者的包裝,出版商都很好地利用了「文化衝突」這個點和美國人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的敏感神經。

而在中國,此書則搖身一變,成爲了「耶魯法學院教授的育兒經」,在這兩年國內外育兒著作份外走俏的中國市場(去年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更連續二十幾周雄踞網路書店排行榜前十的位置),似乎已爲暢銷奠定了基礎。中國的媽媽們並不關注中西對立,他們對「育兒經」兼容幷蓄,而「耶魯法學院教授」更增添了說服力,這也是出版商的另一種促銷策略吧。

您已閱讀45%(717字),剩餘55%(8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