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教育
孩子識字難、記不住,不是「笨」,很可能是閱讀障礙

閱讀障礙的概念在中文媒體及我國教育體系下的普及非常缺乏。很多孩子都因成績不好而被貼上「笨」「不用心」「不夠努力」的標籤,也因此往往被同學誤解和孤立。

學習
「躺平」是孩子的自我防衛機制,但家長能做的還有更多

專訪腦科學與學習策略專家王瑤:當孩子的學習困難,撞上一個被後疫情、網路、躺平、焦慮和「碎片化」定義的時代。

目標
從A到Abandon,你的新年目標爲何總是半途而廢?

章揚清:大部分中國人內心都有一對嚴厲的父母,不僅專門指出你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還愛翻舊賬。當你完不成任務時,內心是否也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網課
三年網課, 青少年到底失去了什麼?

溫志鵬:即使線上授課的模式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仍能看到學生們的讀寫水準出現顯著下降。

智慧
我們能向聰明人學點什麼

庫柏:聰明人把每一個場合都視爲學習機會。如果你跟他們交談,不論你的地位有多低、人有多笨,他們都會傾聽你說話。

知識付費的悖論

劉燕:面對衆多知識付費課程,最需要明白的是如何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只有能力是可以長久的,資訊類產品很快就被覆蓋和遺忘。

暑假
暑假期間能激勵孩子持續自主學習的App有哪些?

樓夷:對很多人來說學習並不是剛需。成年人不愛學習,他愛的是「在朋友圈曬自己學習」。孩子不愛學習,他們愛玩。那麼什麼纔是剛需呢?

解決孩子英語學習問題要從塑造環境入手

樓夷:很多人把我女兒的英語進步歸功於在國外的學習生活。但據我觀察,她英語水準的迅猛進展實際是在國內完成的。

教育
我是怎麼學習愛上廢話的?

凱拉韋:在漫長的記者生涯裏,我一直在跟「廢話」搏鬥,然而在擔任實習教師一學期後,我對語言的使用更寬容了。

金融業
我希望18歲時就瞭解的財務知識(二)

「你離開學校時所做的決定,將決定你的餘生。我的建議是做你感興趣並且充滿熱情的事,因爲你要工作很久。」

速讀
睡覺就能「漲知識」?

最新研究稱睡眠可以有效地幫助記憶學習——做夢和記憶鞏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想要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可能在上面睡一覺也是不錯的方式。

機器
姬十三的慕課表:和機器一起學習

果殼網CEO姬十三:1959年人工智慧的先驅人物塞繆爾就提出了機器學習的概念,但它到今天才走出實驗室進入人們生活,只是很多人享受著機器學習的成果而渾然不覺。

速讀
美國貸款:速度與冒險

利率仍然很低,淨息差仍很微小,而美國銀行通過簽發更多的借貸回應這一情況--這讓監管者們處在了邊緣的位置。

速讀
谷歌:搜尋的靈魂?

研究報告顯示,谷歌的在線廣告收入正在逐漸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費者從桌上型電腦向移動設備的迅速轉變。

速讀
向中國式教育取經?

英國計劃與中國相互派遣教師,以瞭解中國人的數字頭腦爲何如此靈光。但FT專欄作家帕提•華德米爾對這一計劃產生了疑問——如果中國學校真的那麼好,爲何高達85%的中國家長考慮將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

速讀
阿里掀起網購狂歡

今年雙11,阿里巴巴成交額遠超去年紀錄。由於它對每筆交易最高抽成5%,因此大幅折扣意味著收入會被壓縮。這場狂歡究竟會怎樣影響阿里的盈利,股東們還要等待下一季度的財報。

速讀
母語爲英語的煩惱

當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在法國南部的一個活動上,用法語向酒保要礦泉水時,得到的回答是「Would you like ice?」這種情況也就是近幾年纔出現的,身爲英語爲母語的人,作者深感自己越來越沒機會跟外國人說外語了。

速讀
想學另一門語言?別急

掌握一門外語的程度有四種級別,而大多數人甚至始終不能超越用外語點菜的水準,而新科技的發展正在讓學一門外語的成本收益分析大大改變。那麼,學到怎樣的程度才值得花時間投資呢?學外語有哪些「副產品」好處?

讀書
買書易,讀書難?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已經成爲越來越多現代人的「閱讀病」。FT副主編Alice Fishburn給自己訂下戒律:除工作和人情需要外,2014年不買新書。這對治療「閱讀病」有效嗎?

學習
如何擺脫電子郵件之苦

「電子郵件本應是自電話發明以來最好的商務工具,但是它卻變成了自從電視發明以來最浪費時間的工具」。FT專欄作家西蒙·古柏爲如何擺脫電郵的困擾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建議。

英語
「歐英語」的崛起?

當一些不同母語的人們聚到一起,他們幾乎不可避免會用英語作爲溝通語言,如果這兒有英美人,他們很快會發現這種英語與自己講的不一樣,而他們自己的「標準英語」反而可能是最讓人聽不懂的。這是否意味著一種「歐式英語」的崛起呢?

演講
如何搞定公衆演講

在衆人面前發表演講,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頭疼不已的挑戰。甚至有笑話說有人在葬禮上寧願待在棺材中也不願被叫去發表悼詞。然而,公衆演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高附加值技能。那麼,有哪些實用的小竅門?

英語
學點漢語,學好英語

「多學點漢語吧!」英國首相卡麥隆訪華回國後對小學生們說。但FT副主編斯卡平克卻寫道,按照以往的經驗,當一個英國試圖用一門外語與人交流時,說者與聽者都會很快發現,還是講英語節約時間。那麼,英國孩子還該不該學漢語呢?

學習
我們爲何而工作?

總有人告訴歐美的孩子,「勤奮的中國和南韓孩子未來會跟我們搶飯喫」,他們塑造了工作狂似的亞洲文化的凶殘形象。然而,這也許只是個幻覺,勤奮工作其實並非「亞洲文化」,它背後的經濟和社會因素纔是更值得注意的。

教育
MOOC改變命運?

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MOOC)在吸引越來越多人的興趣,而在印度等教育基礎設施欠缺的新興市場國家,MOOC更是展示出了啓動教育革命的力量。當然,MOOC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瓶頸問題。

教育
在家辦學的「虎媽」

海量的作業和無盡的應試,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避免接受這種教育。在上海,有位母親嘗試了在家辦學的模式,這是怎麼個辦學法?她讓孩子學些什麼?這麼辦行嗎?

教育
怎樣讓孩子贏在起點?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概念在世界各地都有市場,中產階級父母總是對孩子抱有很高期望,努力給他們提供各種優越條件。幫助父母進行早教,是不多見的能得到左右翼人士一致支持的議題。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詹姆士·赫克曼指出,對早期教育投資的回報率是很高的——不僅對家長,對整個社會也是如此——但,早教並不等於認字母背單詞。

教育
讓人捉急的寫作能力

一位美國名校MBA的教授佈置了寫作作業,沒想到學生們竟紛紛跑到院長那兒哭訴:我們平時用電郵、Twitter和Facebook交流就夠了,教授他這不是要人命嗎?學生們的語法、標點和拼寫能力堪稱"凶殘",別提完整而有邏輯地表達了。
這讓人反思:家長們拼命讓孩子學繪畫、學外語,還不如讓他們紮紮實實學好母語寫作呢。

書評
如何快速學習新技能?

FT企業記者穆萊斯:《前20小時》的作者明白,普通人沒有那種要把某件事做到最好的雄心壯志,足夠好就已經夠用。

學習
老師沒教怎麼學習

專欄作家庫柏:老師整天都在向我們傳授知識,但從沒教給我們如何吸收知識。我把大腦吸收能力比較強的那些年都荒廢掉了。

教育
學習怎樣學習

「與其用2個小時做這些作業,爲什麼不打盹15分鐘,給大腦充電,然後用1個小時做完它呢?」FT專欄作家Simon Kuper說,這樣一堂重要的關於如何學習的課,如果早有人教我該多好。Kuper還說,在離開學校後他悟出了好幾個關於學習方法的心得。他要把這篇文章給女兒看,讓她有種

漢語
漢語市場「奇兵」

全球經濟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爲了攻佔全球最大的市場,我們都需要學習漢語,而學習漢語卻是枯燥無味的。肯•卡洛爾爲此開創了一種新的播客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