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政治

專家如何重獲大眾的信任?

庫柏:我們永遠需要專家,因爲大多數人幾乎什麼都不懂。這是必然的——冰箱的工作原理尚且很複雜,更別說經濟或氣候問題了。

我最近寫過,英國正在通過脫歐(Brexit)拿自己做實驗。川普政府也在幹類似的事:他們正在驗證一個理論,離了專家美國也照樣玩得轉。川普在中國、伊拉克及巴以問題上的偵察兵傑瑞德•庫許納(Jared Kushner),是個地產集團繼承人。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局長史考特•普魯伊特(Scott Pruitt),沒有受過科學訓練。川普政府在處理北韓問題時看上去幾乎不徵詢外交官或北韓問題專家們的意見。而最近一次代表共和黨爲廢除歐巴馬醫改計劃(Obamacare)做出努力的參議員林賽•葛瑞姆(Lindsey Graham)後來承認,他開始做這件事時對情況一無所知:「好吧,我幹了差不多一個月。我以爲別人都知道他們到底在說啥,但顯然不是這麼回事。」

專家們過時了。民粹主義者們認爲他們是沒有常識的愚蠢精英。但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認知科學家史蒂文•斯洛曼(Steven Sloman)則說,我們永遠需要專家。那是因爲我們大多數人幾乎什麼都不懂。斯洛曼認爲這是必然的:冰箱的工作原理尚且很複雜,更別說經濟或氣候問題了。常識往往是不夠的,因爲複雜的系統很少是一目瞭然的。人們也無法獲得萬能的專業知識:大腦只有一枚低端U盤十六分之一的存儲空間。因此必須要有一種「認知的勞動分工」,斯洛曼說。我們必須相信專家們。他們並不比普通人智慧——他們只是擁有更多的專業知識。下面幾種方法能讓專家們重新贏得人們的信任:

專家們應將談話的重點從身份轉移到解決辦法。當人們從他們的身份出發提出自己的主張時——「我是個鄉下的共和黨人,所以我反對歐巴馬醫改」——他們往往會忽視專業知識。但如果將發言的主題變成「患病時如何讓人們獲得醫療服務」,他們就會傾聽。

您已閱讀34%(727字),剩餘66%(14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西蒙•庫柏

西蒙•庫柏(Simon Kuper)1994年加入英國《金融時報》,在1998年離開FT之前,他撰寫一個每日更新的貨幣專欄。2002年,他作爲體育專欄作家重新加入FT,一直至今。如今,他爲FT週末版雜誌撰寫一個話題廣泛的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