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將在2014年紀念一戰爆發100週年。一戰開啓了持續三十年之久的殘暴和愚蠢,摧毀了20世紀初歐洲文明取得的大部分成就。最後,正如邱吉爾(Churchill)在1940年6月所預言的那樣,「新世界以其全部力量和能力」,不得不挺身而出,「拯救並解放舊世界」。
歐洲的政治、經濟和學術精英的失敗,帶來了這場1914年至1945年間降臨到歐洲民衆頭上的大災難。他們的無知和偏見使災難得以發生:錯誤的思想和邪惡的價值觀大行其道。其中包括早已過時的觀點,即帝國是偉大和有利可圖的,戰爭是光榮和可控的。當時的局面就好像大國領導人都被一種集體自殺的意志所控制。
複雜的社會依賴精英去運行,這種運行即使不正確,至少也不能錯得太離譜。當精英們失敗時,政治秩序就可能崩潰,一戰後的戰敗國就是如此。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地利帝國被摧毀,軟弱無力的繼承者很快就被獨裁者所取代。一戰還摧毀了19世紀經濟的兩大基礎:自由貿易和金本位制。恢復這些基礎的努力導致了更多的精英失敗(這一次除了歐洲精英外,還包括美國的精英)。「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在很大程度上爲二戰創造了政治條件。之後則是冷戰——民主國家與脫胎於一戰的專制國家之間的衝突。
您已閱讀25%(516字),剩餘75%(15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