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

當代中國精英的歷史責任

歐美同學會2005委員會共同創辦人王維嘉:中國民間精英們要有「活在當下」的主體意識,要能領導社會自治、摸索博弈規則,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頂層設計」上。

【編者按】本文是作者在2005委員會一次內部會議上的發言稿,由作者和2005委員會授權FT中文網發佈。王維嘉是歐美同學會2005委員會共同創辦人及第三任理事長、阿拉善SEE協會創辦會員、中國企業家亞布力論壇創辦終身理事、數字中國聯合會共同創辦人及常務理事。

過去30年中國民衆冒著制度風險,以草根的智慧和韌性創造出了一個世界經濟奇蹟。這個經濟奇蹟是民衆在對溫飽的渴望的驅動下以倒逼形式完成的。30年前農村實行的是人民公社制,是安徽小崗村的農民爲了活命寫下血書偷偷地分了土地;30年前僱用超過8個工人就算犯了「剝削」罪,是「傻子瓜子」不管不顧地第一個犯了這個「天條」。執政黨的功績在於順應了人性,迴歸了常識,在民間的推動下,逐漸由默許,到認可,到今天鼓勵民營經濟。是民間的自發動力把一個要消滅私有制的經濟體制倒逼成爲了一個鼓勵民營經濟的體制,完成了經濟現代化的轉型。

中國2012年人均GDP已經超過6000美元。根據美國學者亨廷頓的研究,世界上人均GDP小於500美元的國家中90%是專制國家;500-6000美元專制和法治國家各半;6000美元以上90%是法治國家。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向現代法治國家轉型。轉型的動力仍然來自民間。這個動力就是民衆對基本權利的渴求。民衆希望改變30年前遺留下來的簡單粗暴的由政府單方面決定的利益分配方式。

您已閱讀11%(565字),剩餘89%(46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