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月的時候,歐洲很少有人能想到,7個月後,他們的政治和軍事領袖將把全世界拖入一場災難性的戰爭當中。在歐洲大多數國家的首都,公衆的注意力正被其他事務所吸引。英國正忙著應付愛爾蘭自治運動和國內的其他麻煩。所有巴黎人的注意力即將被「卡約(Caillaux)事件」所吸引,在這一事件中,法國政治家約瑟夫•卡約的妻子開槍打死了《費加羅報》(Le Figaro)主編,以謀殺罪接受了審判,但被判無罪。
1914年初擔任俄羅斯帝國大臣會議主席的弗拉迪米爾•科科夫佐夫(Vladimir Kokovtsov)在回憶錄中說,當時聖彼得堡政壇的焦點是格里高利•拉斯普丁(Grigory Rasputin)的人品問題,他是沙俄皇室的「聖人」,擅長催眠術。與此同時,一個身無分文的24歲奧地利青年畫家正在慕尼黑逗留,以逃避祖國的徵兵。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那年的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法蘭茲•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在薩拉熱窩遇刺。1個多月後,戰爭爆發,並發展爲多條戰線。到1918年11月一戰結束時,士兵和平民傷亡人數達到了數千萬人。
您已閱讀35%(487字),剩餘65%(9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